來源:山東教育報
2025-05-12 09:56:05
原標題:打造“研學濰坊”品牌 塑造立德樹人新格局
來源:山東教育報
原標題:打造“研學濰坊”品牌 塑造立德樹人新格局
來源:山東教育報
【總編說】 當教育的筆觸不再局限于書本的方寸之間,濰坊市以創新者的姿態,在研學實踐教育的畫卷上揮毫潑墨。立德樹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務,濰坊市緊扣這一核心,以研學實踐為橋梁,深度融合 “五育并舉” 理念。在這里,思政教育不再是枯燥的說教,而是通過紅色研學基地里的歷史故事,在學生心中播撒信仰的種子;文化傳承不再停留在課本,而是借由走進非遺工坊,讓學生親手觸摸傳統技藝的溫度。濰坊市精心編織課程體系,整合校內外資源,構建協同育人機制,將每一處人文景觀、自然風貌都化作育人課堂。其探索為學生鋪就了全面發展之路,為新時代教育改革提供了生動范本。
5月8日—9日,濰坊市全環境立德樹人暨研學實踐教育推進會在壽光召開。市、縣兩級黨委、政府和教育、文旅等部門負責同志以及研學基地、研學服務機構代表齊聚一堂,共商全市研學大事,并現場啟動了提供“一鍵式”服務的“研學濰坊”綜合服務平臺。會上,新疆庫爾勒、四川廣元、山西晉中、遼寧盤錦、山東濰坊五地國家級研學營地代表簽署了“研學濰坊”合作共同體協議,建立起跨區域研學資源共建共享機制,不斷推動研學實踐教育走深走實。
一直以來,濰坊市高度重視中小學研學實踐教育,將其作為落實“五育并舉”、全環境立德樹人的有效載體,進一步拓寬多元化育人渠道,推動育人方式轉變,著力提升育人質量,加快建設教育強市和研學名城。
課程建起來,打造行走的“活課堂”
“壽光市以研學實踐為載體,將思政教育融入田間地頭、文化場館、科技園區等真實場景,打造‘行走的思政課堂’。通過整合本土資源,推動知識傳授、能力培養與價值塑造有機統一,讓學生在沉浸式體驗中感悟家國情懷、傳承創新精神,真正實現‘知行合一、立德鑄魂’。”壽光市副市長朱永紅介紹。
壽光打造的“行走的思政課堂”是濰坊研學實踐課程建設的一個縮影。濰坊市注重系統開發研學實踐課程,開發了首批風箏家族之旅、地質博覽之旅、農業文明之旅、渤海走廊之旅、廉潔傳統之旅、紅色文化之旅等六大主題特色研學實踐課程,打造了“美麗的流動課堂”。
“我到坊子炭礦遺址文化園參觀了一圈,現場聆聽了阿姨詳細的解說,觀看了《炭的形成》紀錄片,既了解了很多關于炭的知識,又深刻感受了帝國主義侵略的那段歷史,更加堅定了發奮學習、立志報國的志向。”坊子區理想小學三年級(3)班學生劉伯汝激動地說。
濰坊市在加強市級研學課程研發的基礎上,指導各縣(市、區)結合實際,建成了涵蓋周邊研學、科學探究、關愛生命、素質拓展等30多個領域的近600門綜合實踐課程,供學生自主選擇。像《溯炭礦淵源,解烏金之秘——坊子炭礦遺址文化園研學》《探秘古城非遺,匠心傳承技藝——古城青州非遺之行》《絲路綢語, 文脈傳承——探尋柳疃絲綢魅力》等,都是各縣(市、區)結合地域歷史文化特色打造的優秀研學實踐課程。2024年9月,《山東省中小學研學實踐課程開發指南》正式印發,濰坊市《覽家鄉壯美河山,探自然奇妙奧秘——昌樂遠古火山口、臨朐淌水崖水庫主題研學》等小、初、高三個學段研學實踐課程案例作為示例在全省推介。
資源建起來,打造校外的“育人場”
“我們編制了《昌邑市研學實踐資源圖譜》,梳理特色資源110余處,發布‘鄉村振興,昌盛古邑’研學游徑,串聯渤海走廊革命斗爭陳列館、柳疃絲綢文化博物館等核心點位,形成‘紅色基因傳承’‘藍色海洋探索’‘綠色生態體驗’‘金色絲綢記憶’‘青色智慧農業’等五色研學主題集群。”昌邑市教體局副局長李艷艷介紹。
按照“先行一步,深化一層,連成一片”的思路,濰坊市已建成中小學生綜合實踐基地9處,國家級研學實踐教育營地1處、基地1處,省級中小學研學實踐基地26處,市級基地97處、營地5處,加速構建“以點帶面、全域覆蓋”的研學實踐資源格局。
“世界風箏公園國家級研學基地是2018年教育部公布的全國中小學生研學實踐教育基地。我們精心策劃了涵蓋國防教育、風箏文化、傳統文化等多個主題領域的200多門課程,組建了90余人的專業研學導師和后勤保障服務團隊,為孩子們提供更加專業的研學實踐服務。”世界風箏公園(山東)文化發展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曹天河介紹。
濰坊市渤海走廊革命斗爭紀念館、樂道院濰縣集中營博物館已入選山東省青少年紅色研學基地重點推介名單。同時,征集全市各旅游景區、歷史文化名鎮(名村)、博物館、中小學生研學實踐基地齊魯優秀文化育人素材103條,進一步充實研學實踐資源,引導廣大中小學生在深切感知家鄉歷史文化的過程中增強文化自信。
機制建起來,打造協同的“保護傘”
“我們制定印發了《濰城區中小學生研學實踐管理辦法》,對學校研學工作提出22條具體要求,進一步加強研學基地的準入把關及日常管理,每年進行年檢,建立動態退出機制,全力保障研學實踐健康發展。”濰城區教體局局長李建剛介紹。
針對研學實踐,濰坊市先后出臺《關于推進“研學濰坊”建設的實施意見》《關于進一步加強中小學生綜合實踐基地建設與管理工作的意見》《關于規范中小學生研學實踐教育的通知》等系列文件,進一步完善研學實踐教育機制。同時,成立由市、縣(市、區)教育部門牽頭,文旅、市場監管、交通等部門共同參與的中小學生研學實踐工作協調領導小組,明確部門職責,提升管理效能,全力做好保障工作。
“濰坊市實驗學校于2001年成立,是首批全國示范性綜合實踐活動基地和國家級中小學生研學實踐教育營地,每年直接服務4萬名中小學生的實踐教學,累計為全國80萬名中小學生提供優質實踐教育服務。”濰坊市實驗學校校長鞠克亮說。
濰坊市依托濰坊市實驗學校成立了“濰坊市中小學研學實踐指導服務中心”,加強對研學實踐教育的資源支持和協調服務。同時,充分發揮濰坊市創新教育研究院的作用,加強對教育系統綜合實踐基地的業務管理,定期指導實踐基地設施配備、課程建設開發、教學研究及評價體系建設,保障基地平穩運行,為研學實踐教育開展筑牢了“四梁八柱”。濰坊市研學實踐教育區域做法獲山東省基礎教育教學成果獎一等獎,《以立德樹人為導向的校外教育課程實踐與研究》獲全國中小學優秀德育工作案例。
“下一步,濰坊市將把準育人導向,打造特色基地,做好場景融合,進一步完善專業隊伍建設,健全研學保障機制,放大‘研學濰坊’品牌效益,助力現代化教育強省建設。”濰坊市教育局局長王霞說。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