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青島新聞網
2022-05-14 21:05:05
原標題:規模22萬億!一個新的經濟時代來臨,青島有了新的選擇和可能
來源:青報觀象山
一個支撐國家戰略、規模數十萬億的超級產業頂層規劃發布!
近日,國家發展改革委印發《“十四五”生物經濟發展規劃》(下稱《規劃》),并召開新聞發布會,進行全方位解讀。
《規劃》首次提出“生物經濟”這一概念,劃定了“醫”“食”“美”“安”4大重點發展領域,提出優先發展生物醫藥、生物農業、生物質替代應用及生物安全,系統部署培育生物經濟支柱產業發展的四大路徑。
生物經濟是以生物學、生命科學等理論為基礎,以基因、細胞、育種、合成生物等技術進步和普及應用為特征,圍繞保護、開發、配置、使用生物資源,提供生物技術產品和服務,形成的物質生產、流通、交換和分配模式以及相應的制度安排。
生物經濟被認為是繼農業經濟、工業經濟、信息經濟之后,推動人類社會永續發展的全新經濟形態。加快發展生物經濟,已基本成為世界各國的共識,是把握未來競爭主動權、實現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保障國家安全的重要手段。
一個新的經濟時代來臨,人類生產與生活方式必將發生根本性變革,城市經濟發展模式也將隨之改變。
我國是全球生物資源最豐富的國家之一,生物產業門類、體系齊全,具備加快發展生物經濟的有利條件,但生物經濟發展的頂層設計和統籌謀劃尚屬空白。
《規劃》堅持系統觀念,堅持頂層設計,堅持前瞻布局,堅持整體實施,加快構建現代生物產業體系,為生物經濟快速健康發展奠定堅實基礎。既反映了國家高度重視生物經濟,對其未來的戰略價值寄予厚望,又體現了當下國家傾力謀篇布局生物經濟的決心和信心,預示著生物經濟發展迎來“政策窗口期”。
青島稟賦優越、產業門類齊全、場景豐富,有著發展生物經濟的基礎和優勢,空前潛力大。當前,青島正把發展經濟的著力點放在實體經濟上,優先發展制造業。剛剛印發的《青島市加快實體經濟振興發展三年行動方案》對重點發展的24條產業鏈進行部署。
加快生物技術廣泛賦能健康、農業、能源、環保等產業,促進生物技術與信息技術深度融合,這為青島發展實體經濟開辟了新的路徑和可能,也提出了新的課題和任務。
01
一場根本性變革
當今世界,生物科學基礎研究和應用研究快速發展,生命科學領域孕育著新的變革,生物經濟正成為世界經濟重要增長點。特別是在新冠肺炎疫情的沖擊和影響下,全球主要國家政府和各大生物醫藥企業都加大了在生物安全、疫苗和藥物研發等方面的投入,客觀上推動了生物經濟進入加速發展期。
專家預測,綜合科技進步、產業發展、需求增長等因素,預計到2030年前后,人類社會將迎來生物經濟時代的繁榮發展期,生物技術廣泛造福人類、生物界,相應的制度形態更加成熟,在這一時期,生物技術對人類社會的重要性在一定程度上將超越信息技術。
中國積極搶抓黃金機遇期,迅速制定了生物經濟領域的首個頂層設計,這背后有著很深的國家戰略考量。
一方面,我國是全球生物資源最豐富的國家之一,生物產業門類、體系齊全,具備加快發展生物經濟的有利條件,積累了一定基礎。
新聞發布會上,國家發展改革委高技術司副司長王翔表示,“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生物經濟創新發展取得了顯著成就。青蒿素實現了我國自然科學領域諾貝爾獎‘零的突破’。目前在研的創新藥數量居全球第二,在基因檢測、超級稻、人工合成淀粉、疫苗等領域都已形成比較優勢,產業創新持續活躍。”
另一方面,與歐美發達國家相比,我國生物經濟的技術、人才和基礎是高技術領域中差距最小的,生物經濟是我國最有希望實現跨越式發展的領域。
這個跨越的空間有多大?國家發改委創新驅動發展中心主任白京羽表示,力爭到2025年,我國生物經濟總量達到22萬億元,其中核心產業總量超過7.5萬億元,從而推動我國經濟高質量發展。
換言之,這個擁有數十萬億大市場的產業,正在成為拉動我國經濟增長、擴大就業、改善民生的重要引擎。
眼下,生物經濟的政策導向明確,市場前景明朗,有條件的城市迅速跟進,紛紛出臺產業政策,明確發展目標。
近日印發的《成都市“十四五”生物經濟發展規劃》提出,“十四五”期間,生物經濟年均增速保持在15%左右,到2025年,生物經濟總產值達到1.2萬億元;
南京市《生物經濟發展三年行動計劃(2021-2023年)》提出,到2023年生物經濟成為全市新經濟增長點,產業規模達4000億元。
……
圍繞生物經濟,城市間展開新一輪競速賽。
02
青島的“新可能”與“新作為”
當前,青島經濟正與新一代信息技術加快融合,衍生出一系列新的經濟形態,重塑了產業面貌和經濟增長動力機制。
順應、放大這一機制,成為青島實現新的城市夢想的關鍵所在。
青島市第十三次黨代會提出,加快發展集成電路、新型顯示、虛擬現實、人工智能、生物醫藥及醫療器械、智能制造裝備、先進高分子及金屬材料、精密儀器儀表、通用航空、氫能與儲能十大新興產業,建設國家戰略性新興產業基地;超前布局基因技術、未來網絡、類腦智能、量子信息、深海開發、空天信息、海洋物聯網等未來產業,搶占發展制高點。
有一根“暗線”貫穿其中,那就是信息技術。
當前,青島的產業規劃是以信息技術賦能百業為方向,著力點是推動產業數字化轉型,加速數字經濟全面與實體經濟融合。
一個全新經濟時代的到來,應當引起我們的關注和思考,那就是如何將生物技術更多地融入經濟發展,讓生物技術更好為產業賦能?
生物經濟在生物技術變遷、生物產業形成基礎上,進一步完善構成的新型經濟形態,即在技術和產業變革之上形成的全新制度安排。
與工業經濟時代相比,生物經濟時代更加強調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突出科學技術能夠更多推動人類、生物界高質量發展、可持續發展。
與信息經濟時代相比,生物技術平行于甚或高于信息技術成為底層共性技術,生物資源與數據資源以及勞動力、土地、能源等要素資源共同成為人類社會寶貴的資源。
《規劃》提出,加強戰略性、前瞻性研究謀劃,充分發揮我國生物經濟發展優勢,推動生物技術賦能經濟社會發展。
這為青島產業發展提供了新思路,創造了新可能。
創新是第一動力,占領了生物科技創新制高點,就占得了生物經濟發展先機。
青島有著良好的創新土壤,科技創新實力強,城市創新能力評價位列全國第10,進入第一梯隊。在生物科技研發與應用領域,也有不俗表現——
擁有特種食品等省級技術創新中心;獲批共建國家耐鹽堿水稻技術創新中心,打造耐鹽堿水稻產業化創新平臺;科技部批復易邦生物建設全省規模最大生物安全P3實驗室,將為生物醫藥和生物技術產業發展提供技術支撐;引進國際領先醫藥健康領域產業孵化平臺—中關村醫學工程轉化中心;同時,在生物育種、健康養殖、智慧農業等科技應用示范取得成效。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青島是全國海洋科技創新的重鎮,是與上海、廈門、廣州并列的全國海洋生物技術和海洋藥物研究中心。這里集聚了全國30%的涉海院士、40%的涉海高端研發平臺、50%的海洋領域國際領跑技術,已成功開發5個海洋藥物、200余個海洋生物功能產品。
青島要做的是,加快推進生物科技創新和產業化應用,打造生物技術戰略科技力量,健全生物技術科研攻關機制,加快突破生物經濟發展瓶頸,建立起難以逾越的“護城河”。
與信息技術一樣,生物技術也需要走出實驗室,走進應用場景,為百業賦能。青島要加快生物技術向多領域廣泛融合賦能,加強生物領域產學研用深度融合,加快培育生物領域新技術、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將科研優勢轉化為產業優勢。
03
生物醫藥是“重中之重”
作為生物經濟的支柱產業,生物醫藥是國家重點發展的領域。
《規劃》將生物醫藥作為4大重點發展領域之首,要求順應“以治病為中心”轉向“以健康為中心”的新趨勢,發展面向人民生命健康的生物醫藥,重點圍繞藥品、疫苗、先進診療技術和裝備、生物醫用材料、精準醫療、檢驗檢測及生物康養等方向,提升原始創新能力。
在生物醫藥發展上,青島見勢早。2012年,青島發布《青島市工業轉型升級行動方案》,將生物醫藥與新一代信息技術、高端裝備制造、新材料、新能源、節能環保共六大產業組成新興產業梯隊,進行布局。
2020年10月,青島出臺十條支持生物醫藥產業發展政策,覆蓋新藥研發、產業化、項目投資、市場銷售等產業鏈各環節的生物醫藥產業支持政策。
2021年8月,《青島市生物醫藥產業鏈創新發展推進工作方案(征求意見稿)》制定,把做實產業鏈作為發展生物醫藥產業的重點任務,為青島生物醫藥產業制定了更為明確的作戰圖。
經過多年努力,青島的生物醫藥產業取得了階段性成效,在產業規模上有了新突破,威高醫療、藍谷藥業、瑞利生物等一批總投資超過400億的重點項目正在積極推進實施中;在成長性上展現出良好勢頭,全市生物醫藥產業增加值保持兩位數較快增長。
老牌生物醫藥企業持續壯大實力,煥發新活力。比如,國內首家生產魚肝油的雙鯨藥業,近年來一手抓產品質量,一手抓渠道創新,持續提升產品銷量,擴大品牌影響力;黃海制藥研發的緩控釋制劑技術長期在市場居于領先地位,拳頭產品伲福達的市場占有率達70%以上。
一批科技含量高、發展勢頭猛的新生力量嶄露頭角。作為獸用生物制品行業龍頭之一,易邦生物在技術突破、工藝創新等領域持續深耕,打破了進口品牌在高端領域的壟斷地位;融智生物質譜儀與微生物鑒定試劑盒、普瑞森醫藥袋裝透析液分別成為業內首款產品獲批上市。
目前,青島已擁有海爾生物、蔚藍生物、海泰新光、海利爾、華仁藥業、百洋醫藥等多家醫藥生物領域的上市公司,形成了良好的上市氛圍,積累了一定的成功經驗。未來還需要加把勁,定向引育,精準輔導、扶持,抓住全國生物企業加速資本上市的時代風口,實現突破。
不過,與上海、蘇州、成都等前排城市相比,目前青島的生物醫藥產業鏈總體規模、綜合實力仍有較大差距。
邁入“十四五”,青島產業發展到了結構優化、轉型升級的關鍵時期,亟需加速布局新產業,推動工業結構向價值鏈中高端邁進。而生物經濟恰恰處于全球產業鏈和價值鏈的高端,生物醫藥產業更被稱為“永遠的朝陽產業”。
當下,青島正抓住發展生物經濟的窗口機遇期,進行再部署。
上月召開的青島市第十三次黨代會明確了“優先發展制造業”的基調,將生物醫藥及醫療器械作為重點發展的十大新興產業之一。
剛剛印發的《青島市加快實體經濟振興發展三年行動方案》,重點發展的“7+10+7”24條產業鏈進行部署,生物醫藥及醫療器械被納入十大新興產業鏈之一。
道阻且長,行則將至。生物經濟在青島尚不具備規模優勢,卻是青島提升城市未來產業競爭力的關鍵所在。青島保持戰略定力,加快布局,搶抓機遇,為城市發展開辟新賽道,打開新的可能。
作者 |長亭 北影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