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人民日報客戶端
2025-03-24 00:00:03
原標題:人生建議:盡早解決讓你不舒服的生活小事
來源:人民日報微信公號
原標題:人生建議:盡早解決讓你不舒服的生活小事
來源:人民日報微信公號
?
?
這些應該盡早解決的小事 哪一件正在困擾你?
最近,這樣一句話在網上火了:一定要盡早解決生活中讓你不舒服的小事。
惱人的小事就像鞋里的沙子,它的存在讓人不舒服,但又常常因為懶得彎腰、急著趕路而選擇忍耐。這3類應該盡早解決的小事,看看哪個正困擾著你:
1. 重復消耗型
生活里高頻、低難度的固定任務,可以通過“舉手之勞”解決。
比如,每天出門都要費好大勁彎腰提鞋,穿好鞋想起忘帶鑰匙,又脫了鞋進屋去取。而花1分鐘下單一個鞋拔子、在門口增加一個收納鑰匙的小盒子,就可以永久解決這個困擾。
2. 效率黑洞型
因工具/流程缺陷導致的效率低下,會持續悄悄“吃掉”你的時間。
電腦桌面堆滿文件、內存不足、網速很慢,每次接到緊急工作都因為電腦卡頓急得汗流浹背。而在工作不忙時,花 10 分鐘檢查一下網絡設置、整理文件,就能“磨刀不誤砍柴工”。
3.預設困難型
心里給自己預設“難度很大、耗時很長”,從而難以啟動的任務。其實,這些預設往往存在偏差。
周末想出去玩,想象中要做攻略、訂票,肯定很麻煩。其實借助互聯網,只需要幾分鐘就能查到大量攻略,花2分鐘就可以完成網上預約和買票。
建議所有“拖延癥” 試試“及時啟動”的方法
做起來只要1分鐘的小事,為什么能拖1個月?總結一下不過是:要么對事情本身有誤會,要么對自己有誤會。
小事總愛拖著不做的人,往往對“要做,就做到最好”有執念。于是他們容易高估任務的難度,花過長的時間進行規劃,連給植物澆水、洗衣服等小事都要花時間思考。
他們還會認為自己解決問題的能力不足,認為“解決問題”比“維持現狀”需要更多能量,因此一直忍受不舒服的狀態。
這時,不妨試試“即時啟動”的方法。即時啟動是讓身體比頭腦先動起來。決定解決生活小事時,不在頭腦中做任何預演,讓身體繞開頭腦立即行動起來:
1. 決定要站起來
2. 把注意力放在身體上,給身體一個簡單的指令
3. 立即啟動身體,站起來
晚上刷手機拖延著不去洗漱、起床困難等等,都可以試試這個方法。
兩個小技巧 有效提升行動力
能看到這里,說明你真的想要改變自己!很好,這是行動的基礎,再掌握2個小技巧就能順利開啟行動啦:
1、形成記錄系統:用筆頭釋放腦力
要解決小事,首先要能想起小事。最好的辦法就是形成記錄系統,在手機備忘錄、隨身小本子里隨手記錄。
按場景分類:家務類、工作類……
按解決方法分類:購買工具類、與人協商類……
按優先級分類:今日待辦、周末解決……
當然,也要控制小事的數量和體積,別讓“小事庫”積累成一個新的“拖延庫”。記錄是為了在腦子里放下和及時解決,不是用來焦慮的!
2、借助互聯網主動搜索解決問題
隨著我國互聯網技術的發展,各類平臺能提供的生活服務、解決方案已經超過我們的想象。
當你遇到一些不知道如何解決的生活小事時,不妨問問你的“AI助手”,或者在相關APP搜索關鍵詞,大部分情況下你都能得到一個不錯的答案。
一旦相信“辦法總比困難多” 真的什么都難不住你
養成隨手解決小事的習慣,最大的意義是什么?
那就是是漸漸獲得“自己可以解決任何事情”的信念,并且形成高效解決問題的思路和路徑。及時處理掉小事,減少反復思考和憂慮,給自己積極的反饋,就能促成正向循環,給人動力處理由小到大的其他事務,撬動頑固的拖延習慣。
這不僅能讓自己的事情越來越順利,有余力時,還能給身邊行動力不足的家人、朋友提供解決問題的“外掛”。
困住我們的從來不是事情本身,而是那個“我解決不了”的陰影。等陰影散開就會發現,一身輕松的感覺真好!
現在,不妨馬上在留言區記下或隨手解決一件折磨你很久的小事!
如果你身邊有朋友經常被小事拖住,請不要吝惜你的轉發 ,拉他們一起隨手解決小事~
來源:人民日報夜讀,綜合knowyourself | 主播:趙文龍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