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華工商時報
2025-04-21 08:45:04
原標題:一季度我國工業經濟開局良好
來源:中華工商時報
原標題:一季度我國工業經濟開局良好
來源:中華工商時報
日前,在國新辦舉行的經濟數據新聞發布會上,工業和信息化部介紹,2025年一季度工業和信息化發展態勢良好,經濟運行穩中向好,產業結構持續優化,新質生產力加快培育,為完成全年經濟目標打下堅實基礎。
一季度規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6.5%
"一季度工業經濟總體實現良好開局,切實發揮了穩定宏觀經濟'壓艙石'的作用。"工業和信息化部總工程師謝少鋒表示。
謝少鋒介紹,一季度我國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6.5%,其中裝備制造業、高技術制造業增加值占規模以上工業的比重同比分別提高1.9個和0.5個百分點,產業結構持續優化。工業品出口保持韌性,出口額同比增長6.9%,其中機電產品出口增長8.7%。企業轉型發展提速,食品、化工、有色金屬等行業技術改造投資實現兩位數增長。經營主體持續壯大,截至2月底,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數量較上年底增加0.7萬戶。
裝備制造業發揮重要支撐作用,一季度增加值同比增長10.9%,拉動整體工業生產增長3.5個百分點。在"兩重""兩新"等政策支持下,電子、汽車、電氣機械器材行業增加值實現10%以上增長。原材料制造業效益明顯改善,前兩月利潤同比增長15.3%,其中有色金屬行業利潤增幅超20%。消費品制造業的增加值平穩增長,在節日效應和市場剛需帶動下,農副食品、紡織等行業生產加快,化纖織造及印染精加工等行業增速超10%。
31個省份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全部實現正增長,浙江、福建、江蘇、山東等多個工業大省增速超8%;湖北、河南等工業大省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利潤實現兩位數增幅。煙臺、大連等工業大市工業增速實現兩位數增長。
值得注意的是,在外部環境變化給中小企業帶來不小挑戰的背景下,一季度中小企業發展韌性十足。謝少鋒介紹,一季度,規模以上工業中小企業增加值同比增長8.2%,企業生產積極性增強,經營效益平穩增長,展現了中小企業的發展韌性和活力。
將發布新一輪電子信息制造業穩增長行動方案
作為新質生產力的重要組成部分,一季度,電子信息制造業、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增長明顯。
工業和信息化部信息通信發展司司長謝存介紹,"一季度,規模以上計算機、通信和其他電子設備制造業增加值同比增長11.5%,高于同期工業增加值增速5個百分點。1-2月,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實現收入18965億元,同比增長9.9%,保持平穩增長;軟件業利潤總額2328億元,同比增長10.7%。"
在補貼政策、AI終端等拉動下,消費者對電子產品的消費熱情走高,帶動電子整機生產和銷售加快。一季度電子計算機整機產量8532.2萬臺,同比增長9.6%;電視機出貨總量達884萬臺,同比增長4.7%,連續兩個季度正增長;1-2月5G手機出貨量4161.9萬部,同比增長7.6%,國產品牌手機受消費者青睞,出貨量占比85%。整機銷售熱潮帶動了上游電子元器件產量小幅增長,一季度集成電路、光電子器件產量分別同比增長6%和3.5%。
與此同時,各地紛紛抓住"兩重""兩新"政策契機,積極推動相關項目建設,上海、廣東等地一批集成電路、新型顯示等項目穩步推進。一季度,規模以上計算機、通信和其他電子設備制造業固定資產投資同比增長10.5%,高于全國固定資產投資增速6.3個百分點。
謝存表示,下一步,工業和信息化部將堅持技術驅動、應用牽引,繼續強化優質電子信息軟硬件供給,加快制定并發布新一輪電子信息制造業穩增長行動方案,持之以恒推進軟硬件技術攻關,加強消費電子典型應用案例和試點示范優秀成果宣傳推廣,推動更多APP上架鴻蒙應用商店,滿足群眾多樣化需求。
引導耐心資本支持人工智能行業龍頭和專精特新中小企業
隨著最近Deepseek等國產大模型火爆出圈,人工智能正成為賦能新型工業化的重要力量。
"制造業作為人工智能技術產品落地應用的重要領域,近年來人工智能與制造業融合發展加速,成效突出。"謝少鋒表示,在產業基礎方面,我國已形成覆蓋基礎層、框架層、模型層、應用層的完整產業體系。算力規模居全球的前列,建成鋼鐵、煤炭等高質量行業數據集,培育出一批競爭力強的通用大模型和行業大模型。國產大模型登頂全球主流開源社區下載量榜單,創造了"中國速度"。
在產品裝備方面,國產廠商研發的AI手機、AI電腦、AI眼鏡等智能產品已超百款,實現了"智"變升級。謝少鋒介紹,人形機器人主流產品已經實現"站得住、走得穩、跑得快",正加快從"舞臺上動起來"向"工廠里用起來"轉變,既能演雜技、扭秧歌,也能搬重物、擰螺絲,在制造場景加快落地,例如輔助汽車生產線裝備作業、助力智能分揀搬運等。
在應用賦能方面,大模型在電子、原材料、消費品等行業加快落地,在研發設計、中試驗證、生產制造、運營管理等環節得到應用。謝少鋒談到,北京一家平板顯示企業利用大模型一鍵生成排產計劃,產線排產的時間降低了75%;沈陽一家電子設備制造企業借助大模型推動工藝設計自動化,帶動生產效率提升40%。
在產業生態方面,謝少鋒表示,工業和信息化部通過部省協同推進11個國家人工智能創新應用先導區建設,央地共建了具身智能機器人、人形機器人等制造業創新中心,推動產業集聚發展。促進產融合作,聯合財政部設立了600億元規模的國家人工智能基金,加快布局投資項目。強化標準引領,印發《國家人工智能產業綜合標準化體系建設指南》,累計制定40余項行業關鍵標準和10余項國際標準。著力培育市場主體,目前已累計培育400余家人工智能領域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
2025年《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持續推進"人工智能+"行動,將數字技術與制造優勢、市場優勢更好結合起來,支持大規模廣泛應用。謝少鋒表示,下一步,將加強通用大模型和行業大模型的研發布局,加快建設工業領域高質量數據集,夯實基礎底座,推動"智能產業化"。推動制造業全流程、重點行業、重點產品智能升級,加快下一步超級智能終端的產業化、商業化進程。同時,引導耐心資本加大支持力度,加快培育一批行業龍頭企業和專精特新中小企業。
推動產業轉型升級,進一步提振消費
2025年《政府工作報告》明確提出,要大力提振消費,全方位擴大國內需求。
"消費品工業占全部工業比重超過1/4,是工業平穩運行的重要支撐。"工業和信息化部新聞發言人、運行監測協調局局長陶青介紹,今年一季度,規上消費品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5.2%,較去年全年提升0.7個百分點。1-2月規上消費品工業營業收入利潤率較去年全年提升0.1個百分點,行業發展態勢整體穩中向好。
近期,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提振消費專項行動方案》,提出"打造中國消費名品方陣"。陶青介紹,工業和信息化部近期發布了首批中國消費名品,包括93個企業品牌和43個區域品牌。
陶青表示,后續,工業和信息化部將著重抓好"三升":
供給端促進產業升級,發布實施重點行業數字化轉型實施方案,持續推進重點領域設備更新和技術改造重點項目,系統開展中國消費名品方陣建設,組織舉辦消費名品大會,以優質供給引領和創造消費需求。
消費端促進市場升質,加力擴圍消費品"以舊換新",持續發布升級和創新消費品指南,推薦"人工智能+消費"典型案例,積極打造提振消費新模式新場景,有效促進消費市場提質擴容。
環境端促進消費升溫,組織開展消費名品全國行、紡織服裝"優供給促升級""吃貨季"等促消費活動,協同有關部門加強產品質量監管,著力營造良好市場消費環境。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