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法治日報
2024-12-06 14:51:12
原標題:多元解紛“繡花針”穿起社區治理“千條線”
來源:法治日報
原標題:多元解紛“繡花針”穿起社區治理“千條線”
來源:法治日報
□ 本報記者 姜東良 李娜
□ 本報通訊員 張文濤
如果生活中遇到矛盾糾紛,離你最近的、能說理解紛的地方在哪里?
“就去社區里的‘一站式’矛調中心!”在山東省東營市,350個城市社區、農村管區全部建立“一站式”矛調中心,成為矛盾糾紛化解最前沿。“矛盾糾紛發現得越早化解效果就越好,社會治理成本也越低。我們把矛盾糾紛排查化解陣地延伸到社區,大量矛盾被化解在基層、化解在萌芽狀態。”東營市委副書記、政法委書記孫早軍近日接受《法治日報》記者采訪時說。
用多元解紛“繡花針”,穿起社區治理“千條線”。近年來,東營市將矛盾糾紛多元化解的觸角延伸到社區,并以此為切入點做細做實網格化服務管理,引導社會組織和群眾參與到社會治理中,在社區這一基層治理“最小單元”筑牢和諧陣地、守住幸福源頭。
建立社區“一站式”矛調中心
“太感謝了,我現在終于可以好好睡一覺了,你們真是徹底解決了噪聲來源!”近日,家住東營市金隅花苑小區的李女士來到月河社區矛調中心反映,鄰居家孩子每天晚上練習架子鼓,影響她睡眠休息。經過矛調中心調解,順利化解了矛盾。
以社區為基本單位,建設全市矛盾糾紛多元化解調處體系。東營市按照“做實社區村莊、做強鄉鎮街道、做精做專市縣”要求,全力打造“一站式接待、一攬子調處、全鏈條服務”矛調體系。按照全覆蓋標準,在全市所有城市社區建立社區矛調中心,在農村原則上以鄉鎮(街道)設立的農村社區(管區、工作區、片區)為依托建立社區矛調中心。目前,東營市已實現350個社區級中心建設全覆蓋,同步完成市、縣、鄉、社區四級矛調信息平臺建設運行。
平臺運行靠機制。東營市健全協調聯動機制,對于社區內發生的涉及多部門的矛盾糾紛,由矛調中心組織職能部門、社區(村)召開專門會議,結合實際依法依規明確牽頭部門和責任部門,在協調聯動中及時化解。
下轉第八版
上接第一版
社區里化解不了的矛盾怎么辦?東營市健全“吹哨”報到機制,賦予鎮街、社區矛調中心向市、縣矛調中心“吹哨”的權力,對事權不在本級或本級確實無法化解的矛盾糾紛,通過“吹哨”機制協調市、縣資源力量化解本級矛盾糾紛。對不聽從“吹哨”安排的,由市縣黨委政法委給予紅、黃牌警告,并視情通報。
東營市還將矛盾糾紛多元化解調處工作納入年度綜合考核,并實行逆向考核制度,由鄉鎮(街道)對縣區職能部門、社區對鄉鎮(街道)職能部門進行考核評分,推動形成職權清晰、責權對等的矛盾糾紛多元化解調處工作格局。
據統計,2024年1月至10月,東營市各級矛調中心共化解各類糾紛5.2萬余件,其中97.33%的矛盾在鎮街、社區層面化解。
多元解紛力量活躍在社區
今年8月2日早上一上班,東營市新東方小區調解員趙悅就與網格員一起趕到社區居民家中調解矛盾糾紛。樓上樓下兩戶居民家中因為地面滲水造成房頂墻皮脫落,排查后發現是下水道污水管道堵塞引起的,物業不愿意承擔維修費用,三方發生爭執。趙悅趕到現場后,針對爭議焦點進行責任劃分,解決了這起糾紛。
趙悅是活躍在東營市鎮街、社區的850名專職調解員之一。為打造專業化調解團隊,東營市每年拿出專項資金,通過面向社會公開招聘等方式,為鎮街、社區兩級中心分別配備至少兩名專職調解員,組建起一支專職調解員隊伍,按照司法部統一標準制作工作證,經培訓合格后持證上崗。850名調解員中有14人在縣級矛調中心工作,136人在鎮街矛調中心工作,700人在社區矛調中心工作。縣鄉兩級調解員主要負責矛盾糾紛的流轉辦理。社區調解員除了負責矛盾糾紛的化解和上報,還要和網格員一起走訪排查,主動發現矛盾糾紛。
以專職調解員為骨干,東營建立多元解紛力量積極參與的調解團隊。設立矛盾糾紛化解調處專家庫,吸收各級重點部門骨干、行業領域專家、調解能手等入庫,為基層矛盾糾紛化解提供智力支撐。在社區,積極建立以調解員、網格員、警官、法官、檢察官、老黨員、老干部、老教師、老知識分子、老政法干警、律師或基層法律工作者等“一律兩員三官五老”調解團隊,合力化解矛盾糾紛。
提升網格化主動治理能力
在東營區玉景社區,每個小區的公共區域都有一個“書記茶攤”,各小區黨支部書記輪流開攤,組織黨員群眾共同學習,聽取記錄居民反映的問題。今年以來,“書記茶攤”開攤126次,收集建議意見158件。
為夯實網格化工作基礎,東營市積極構建“社區黨委—居民小區黨支部—網格黨小組”黨組織架構,實現黨的組織和工作進樓入戶,共設立網格黨組織2780個、網格黨群服務驛站280處。以網格黨組織為平臺,把居民黨員、退休黨員、流動黨員、在職黨員等組織起來,建立常態化參與基層社會治理機制,實現網格化服務管理與基層黨組織建設良性互動。
如何做到網格發現問題、部門解決問題?東營市制定出臺社會治理網格化服務管理條例,規定了社會治理網格化服務管理工作的職責體系、服務管理事項、工作保障、法律責任等,為社會治理工作劃定了“邊界”。制定《東營市社會治理網格化服務管理事項責任清單》,明確政法、信訪、應急、市場監管、衛生健康等涉及社會治理的部門工作,共7大類235項職責任務,并逐一明確責任單位、辦結標準和辦理時限,實現多網合一、一網運行。
培育社區自組織,激發群眾主動性,打造共建共治共享基層社會治理新格局是東營的特色做法。東營市指導社區在全面摸清群眾需求的基礎上,依托社區能人、黨員、熱心居民等力量,培育社區自組織,廣泛吸納居民參加。在社區自組織發展比較成熟后,成立社區自組織聯合會,對社區自組織舉辦活動、開展工作進行引導和規范。社區自組織成員扎根小區、分布廣泛,能夠及時發現矛盾糾紛,并參與到矛盾化解工作中來。目前,東營市共培育社區自組織4294個,全市一半以上社區成立了社區自組織聯合會。
“提升網格化主動治理能力,推動基層治理做實做細,是做好矛盾糾紛化解工作的基礎,更是群眾平安幸福生活的源頭。”東營市委政法委分管日常工作的副書記牛永昌說。據統計,2023年以來,東營市累計辦理網格事項590余萬件,辦結率達99%以上。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