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國環境報
2024-09-19 08:57:09
原標題:福建石獅念好“山水經”,激起濱海文旅“浪花”
來源:中國環境報
原標題:福建石獅念好“山水經”,激起濱海文旅“浪花”
來源:中國環境報
◆林恩炳 鄭舒新
今年6月以來,福建省泉州市石獅市68.7公里海岸線上精彩紛呈。在蚶江后垵澳古渡頭,海上潑水節的水花剛剛落定;在祥芝鎮斗美灣,漁民文化節又拉開了大幕。暑假期間,祥芝“小威海”“海天佛國”洛伽寺、蚶江“十里長堤”……一個個濱海寶藏打卡地“火出圈”。
驀然回首,石獅海岸文旅的“熱辣滾燙”,似乎就發生在這兩三年;而縱觀石獅海岸的生態變遷,則經歷了一個漫長的過程。從“治山理水”到“顯山露水”,再到“尋山問水”,三面環海的石獅市,不斷擦亮海岸線生態底色,搶抓文旅產業發展新風口,激起“生態+文旅”融合發展的浪花朵朵,打造活力海洋之城。
治山理水:讓海岸線恢復最美模樣
進入夏季,石獅市永寧鎮人“大樹”在沙堤村開的一家民宿,始終處于客滿狀態。這家民宿的兩間客房面朝紅塔灣,每天日出時分,朝霞映入房間,是紅塔灣觀景的好住處。“現在游客到紅塔灣,不光是來玩一趟,很多人還要住上一晚。”“大樹”說。
而早年的紅塔灣,由于缺乏系統保護,臨海衍生的餐飲攤以及各類海漂垃圾嚴重破壞了海灣的生態環境,海沙不斷流失,臺風及土壤鹽堿化使得臨海防風林木逐步退化。
2016年以來,石獅市鎮兩級通過開展清理整頓,永寧鎮紅塔灣全面實現“退攤還灘”,燒烤檔進入集中經營的海鮮美食區。同時,啟動紅塔灣海岸公園建設,通過保護現有灘涂、礁石,恢復海岸線生態系統,重塑紅塔灣濱海風光。2020年6月,紅塔灣海岸公園以全新的形象開門迎客,同年端午小長假,紅塔灣接待游客超10萬人(次)。
治山理水,美麗海岸盛開“美麗經濟”。2023年7月,石獅市十里黃金海岸紅塔灣旅游區開業迎賓。大型煙花秀、沙灘音樂會、沙灘創意集市、水上運動項目、陸上花式沖浪等豐富的濱海旅游業態令人目不暇接,引來游客如潮。據有關數據統計,今年五一假日期間,紅塔灣接待游客14.8萬人(次)。
與紅塔灣有著相似經歷的,還有這些年“火”出圈的石獅市祥芝鎮東大垵海岸。新聞媒體對東大垵的關注,最早可追溯至十年前。“捂著鼻子下海游泳,還怕被海灘上的垃圾扎到腳。”彼時,東大垵海岸線及海灘因垃圾堆積,為人詬病。
2014年7月,68歲的祥芝鎮祥漁村村民民蔡加漸與妻子陳省華在東大垵開啟凈灘行動,后牽頭成立祥芝美麗海岸志愿者協會,越來越多的村民和志愿者參與凈灘行動,3年間清理海灘垃圾750噸。在政府和民間組織的共同努力下,東大垵“脫胎換骨”,重現碧海銀灘。這也為若干年后東大垵歷經美麗嬗變、成為眾所周知的“小威海”埋下伏筆。
近海治污、小流域整治、重點流域整治、入海排污口整治、海上環衛體系建立、海岸帶規劃建設……石獅海岸線不僅增“顏值”,更提“氣質”,激活了濱海文旅新動能,一個個濱海文旅項目先后落地。
顯山露水:跨越山海城,擁抱海岸線
提起石獅海岸文旅項目,一座“粉色的城堡”不得不提,這就是位于永寧黃金海岸的橘若·咖啡民宿藝術館。
粉色城堡、白色教堂和鋼琴……2020年9月,橘若民宿以別具一格的建筑風格與超高的顏值呈現在世人面前,游客蜂擁而至,面朝大海,盡情享受慢生活。這里,迅即成為泉州市新晉網紅打卡點。
“這里擁有不可復制、獨一無二的海景,每一間客房都能拍到落日余暉……”橘若民宿負責人施能海表示,這一切的前提是“可以到達的海岸”。目前,橘若民宿每季度接待游客約3萬人(次),客房預訂率平均超過80%,吸引著全國各地的游客前來打卡。
在海岸帶規劃建設的指引下,石獅市濱海交通脈絡逐步打通,實現由“濱海”到“親海”的轉變,不僅實現“可到達”,還帶來更多的“可體驗”。
一條峽谷路,跨越山海城。2018年4月,石獅峽谷旅游路正式通車,攬城、串山、觀海……傍晚時分,石獅市民從市區出發,經過峽谷旅游路、石永二路,10分鐘就可抵達紅塔灣賞日落、吹海風、聽濤聲、吃海鮮。
同年10月,作為石獅海岸帶景觀廊道的重要組成部分,紅塔灣旅游公路全線貫通,串起了寶蓋山、紅塔灣、黃金海岸至梅林碼頭的經典“山海城”旅游路線。此外,錦江外線、錦尚外線、永寧外線的打通,讓一幅幅此前“藏在深閨”的濱海風光呈現在世人面前,為石獅濱海文旅發展“串點連線”“串珠成鏈”提供了硬件基礎。
2021年初,位于蚶江的錦江外線通車。這里不僅有濱海景觀資源,還有跨海大橋、海上列車等泉州灣畔的獨特風光。今年3月21日,石獅“蚶江橘若·十里長堤文旅項目”合作簽約,打造以“泉州版十里長堤”為主題,集網紅咖啡廳、海景營地、落日碼頭、戶外打卡休閑區于一體的文旅休閑項目。五一假期項目落地后,各處民宿迅速客滿。
跨越山海城,擁抱海岸線。從“治山理水”到“顯山露水”,美麗海岸線的自然稟賦成為石獅市文旅發展的品牌優勢。
今年3月,東大垵“小威海”登上抖音平臺泉州市景點人氣榜首。五一期間,東大垵“小威海”接待游客24萬人(次)。泉州海岸線上不乏碧海銀灘,東大垵為何能“C位出道”?
按照網絡上時髦的說法是,年輕人在這里找到了旅游的“真香平替”——那條垂直于海岸線的坡道就像“小威海”。眾多年輕人紛至沓來,通過抖音、小紅書等移動社交平臺“種草”“代言”,為東大垵帶來了“潑天流量”。
沒有無緣無故的愛,“真香平替”也要有真本事。在東大垵還未成為“小威海”之前,祥芝鎮下了不少真功夫。
2022年以來,祥芝鎮完成東大垵、清凈寺沿線及周邊的土地保障項目建設,提升海岸帶景觀;2023年12月,國道228線祥芝東大垵段完成提升改造,道路中央饒有新意地劃上紅黃藍三色實線,讓“轉角遇到海”更加出片“出彩”;今年1月,祥芝燈塔公園建成,依山造景、視野開闊,東大垵海岸線一覽無余;今年4月,引入橘若·燈塔咖啡文旅項目,白色集裝箱、《狂飆》同款水泥大罐、氛圍感卡座和打卡墻,“日售咖啡三百杯”。
“小鐮倉”“小墾丁”“小威海”“十里長堤”……石獅人在尋山問水中,不斷解碼“平替旅游”的新玩法。
“這一代年輕人,與父輩們玩的不一樣。”采訪中,石獅市一些文旅項目從業者的觀點一致,“Citywalk”“平替”等成為年輕人喜愛的旅游新風尚,小而美、更有性價比的“平替”旅游,給更多三四線及縣域城市帶來了機會,但“平替”并非復制,也要有“自己的東西”。
2022年7月,石獅“問海”微度假文旅項目正式運營。“一杯咖啡,在哪都能喝到,關鍵在于體驗。”石獅“問海”項目負責人劉葦皇表示,“問海”所在的祥芝鎮不僅有海岸,更有漁港風情。眼下,正值漁民文化節,“坐在客房里,就能看到龍舟賽、海上煙花秀……”
“問海”不止于“看海”。從項目業態來看,“問海”建有水上咖啡主題館、懸空無邊泳池、個性化高端民宿、海鮮餐廳等,除日常餐飲、住宿、游玩外,可接受婚紗攝影、網紅直播間、求婚舞臺、產品推介會等取景或包場服務。劉葦皇認為,年輕人旅游更重視情緒消費,文旅項目應該把游客體驗放在第一位,這也是石獅“問海”項目游客量保持高位的關鍵。
今年以來,因“藍眼淚”帶火的永寧鎮梅林村,也在醞釀“大招”——“水鄉漁村”休閑漁業基地。梅林村將以國家一級漁港為中心點位,借助漁業文化+自然風光優勢,創建“水鄉漁村”休閑漁業基地。目前,項目一期工程已投入建設,“梅林”號福船剛進場,便引來游客爭相打卡。
人海和諧,活力海岸。石獅這座濱海城市,正從“生態佳”逐步邁向“生態+”,濱海文旅項目方興未艾。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