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齊魯網(wǎng)
2018-06-09 15:14:06
齊魯網(wǎng)6月9日訊 時光向前,一年一度的高考落下帷幕。
1977年,中斷了十年的高考制度得以恢復。2018年,00后千禧一代用高考完成了自己的“成人禮”。四十余年,改革的步伐從未停止。
1978年夏季,全國有590萬考生參加高考,加之1977年冬天的570萬考生,兩季考生共有1160萬人。
2018年,全國共有975萬名考生參加高考,人數(shù)創(chuàng)下最近8年來的新高,比去年增加了35萬人。
每一屆的高考生都是一個時代的見證者,考生的記憶承載了不同代際的高考變遷與時代發(fā)展。
“那個時代,家庭條件艱苦,考上大學就是山里飛出了金鳳凰,就可以拿城市戶口,國家還分配工作。”80年代末參加高考的朱老師是高考的受益者,父母不識字,到現(xiàn)在也不清楚當年的他是什么時候參加了高考,但是高考讓當時大量的農(nóng)村學子進城當了工人、老師、醫(yī)生,離開了面朝黃土背朝天的生活。
“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90后的邢同學用完全不同的觀念看待高考,在大量的90后和00后看來,高考只是人生的選擇之一。年輕一代有了更多的橫向選擇,可以藝考、出國、創(chuàng)業(yè)、學一門技術(shù)等等,多元化的社會環(huán)境創(chuàng)造了更多的人生機會。
1977年,27萬考生脫穎而出,當時的錄取比例為22:1,而現(xiàn)如今,高考錄取比達到了2:1。對70年代末到80年代的考生來說,高考是真正的“千軍萬馬過獨木橋”,高考的競爭矛盾在于能不能考上;而在進入21世紀后,隨著高校的不斷擴招,高考的競爭在于211和985,一流大學、C9大學更成為考生們的關(guān)切。
從父母不管主要靠自己,到高考成為全家人的事兒。80年代末90年代初參加高考的楊先生和劉女士最有發(fā)言權(quán),“那時候父母不管也不懂,去參加高考就像平時上學一樣,自己騎著自行車就去考試了,”而今年輪到自己的孩子參加高考,很多家長特地請假在考場外為孩子陪考,家長卻比孩子還緊張。
從1977年作文“最難忘的一天”,到2018年“見證時代變遷,給2035年18歲的TA寫封信”;從人工閱卷到使用涂卡器開啟標準化機器閱卷;從初次使用計算機系統(tǒng)統(tǒng)分到如今的大數(shù)據(jù);從簡單文理分科到英語熱;從3+X基本能力考素質(zhì)到不分文理自選科目......作為大多數(shù)人重要生命節(jié)點的高考在改變,受高考影響的每一代人也在改變。時代感被注入高考,個人成長與國家、民族、時代深刻關(guān)聯(lián),無論是“梅花香自苦寒來”的前代,還是一曲“涼涼”佛系調(diào)侃的后代,不同代際與發(fā)展的中國一路同行、成長,更將和中國的新時代一起追夢、圓夢。
閃電新聞記者 張偉 王安琪 李寧 于銘 白少光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wǎng)官方微博(@齊魯網(wǎng))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wǎng)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
網(wǎng)友評論僅供網(wǎng)友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齊魯網(wǎng)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我來說兩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