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齊魯網
2018-01-19 17:39:01
齊魯網濟南1月19日訊(記者 劉金旺)山東省農業廳消息,對于黃河攤區脫貧遷建農業產業的發展,山東將從12個方面精準發力,直接對準貧困村、貧困戶和貧困人口。用地政策上,在保護耕地、合理利用土地的前提下,山東將落實灘區脫貧遷建、農業生產、設施農業等確需的建設用地,市、縣政府對確需的建設用地,優先納入土地供應計劃予以支持。創新農村金融服務上,加快農業融資擔保體系建設,支持省級機構在黃河灘區縣設立分支機構,為灘區農業新型經營主體提供信貸擔保服務。創新信貸方式,引導金融機構支持灘區特色產業發展。
積極發展優質糧食產業
突出糧食生產優勢地位,積極調整優化生產布局,擴大優質小麥、玉米、水稻、雜糧及專用品種等種植規模,改善農業基礎條件,強化農業科技支撐,努力提高糧食產能。
大力發展優質蔬菜產業
充分利用灘區豐富的水土資源和充足的勞動力資源,大力發展優質蔬菜產業,培育高端優質品牌,優化產業布局和品種結構,推進規模化種植、標準化生產、商品化處理、品牌化銷售、產業化經營,全面提升產業的加工增值能力、市場競爭能力和可持續發展能力,打造灘區群眾增收致富的優勢產業。
加快發展高效食用菌產業
依托灘區豐富的有機原料資源和豐富的勞動力資源,在黃河灘區各縣(市、區),突出資源節約化、生產標準化、產業鏈條化、產品高端化,通過打造食用菌標準化生產、規模化菌種繁育、菌渣高效循環和產品研發出口等產業不同特色的示范園,大力發展高效食用菌產業。
引導發展特色水果產業
充分發揮灘區資源優勢、綜合考慮種植習慣和經濟社會條件等因素,引進新品種、新技術,大力發展高效特色果品產業,推廣矮化寬行種植模式和綠色生態防護技術,建設集生產示范、休閑采摘為一體的優質高效水果示范園區。
鼓勵發展優質中藥材產業
發揮灘區品種資源及種植傳統優勢,按照優質、高產、高效、安全、可持續的要求,以丹皮、白芍、白術、白芷、瓜蔞、半夏、山藥、菊花、麥冬、羅布麻、枸杞等特色道地藥材為主,打造黃河灘區中藥材生產優勢區。
大力發展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產業
立足黃河灘區生態、資源、區位和文化優勢,充分發揮旅游綜合帶動作用,緊密結合黃河灘區脫貧遷建工作實際,在黃河灘區適宜地區,支持鄉村資源基礎較好、交通區位優勢明顯、干群發展愿望強烈、適宜發展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的村莊,發展特色采摘、農耕體驗、農業公園等休閑農業新業態,打造一批農業與旅游產業融合發展的示范園區,開發黃河風情精品旅游線路,打造千里黃河生態文化觀光長廊。
加強基礎設施改造
通過平整土地,完善配套田間排灌溝渠、橋涵閘建設,建設田成方、渠相連、路相通、旱能澆、澇能排的高標準農田。實施耕地質量提升計劃,通過深耕深松、秸稈還田、增施有機肥料等措施改良土壤,提高有機質含量。加強陳舊設施改造,新建一批性能優良、便于自動化操作的蔬菜日光溫室和拱圓大棚、工廠化食用菌車間及綠色安全養殖設施,完善水電路等基礎條件,推廣標準化、智能化技術,提高設施農業技術裝備水平。
積極推進農村改革
積極推動土地流轉,引導灘區農戶采取多種方式依法自愿有償流轉土地經營權,支持灘區農戶以土地經營權入股發展土地股份合作社。加快集體產權制度改革,支持有條件的灘區遷建村,分類推進集體產權制度改革。發展多種形式的社會化服務組織,為灘區農戶提供低成本、便利化、全方位服務,推進農業生產服務的社會化、合作化、專業化。
堅持推動綠色發展
大力發展生態循環農業,支持灘區建設生態循環農業示范基地,通過集成推廣農業清潔生產、資源循環利用、廢棄物無害化處理技術,促進基地內乃至周圍區域農業生產廢棄物生態消納和循環利用、農牧結合互動,產業融合發展,改善農業生產環境,打造生態循環農業示范樣板。積極開展農業面源污染防治,圍繞“一控兩減三基本”目標,支持在黃河灘區全面推廣應用測土配方施肥技術,積極推廣應用高效、低毒、低殘留農藥,推行農作物病蟲害綠色防治技術,大力推廣使用0.01mm以上標準地膜,開展廢舊地膜回收利用,推廣可控降解地膜栽培技術。積極推進農業廢棄物資源化利用,重點在規模化畜禽養殖場、養殖小區、農村社區推進區域化糞污集中處理中心和規模化沼氣工程建設,促進畜禽糞污收集、存儲、處理、利用。以秸稈肥料化、飼料化、燃料化、基料化利用為重點,大力推廣應用秸稈精細還田、秸稈青貯、秸稈氣化、秸稈養殖食用菌等技術,配套建設秸稈收貯體系。
大力創新品牌建設
圍繞整體區域,打響黃河灘區公用品牌,突出灘區綠色生態的資源環境優勢,圍繞糧食、蔬菜、果品等產業,著力培育發展特色優勢農產品基地,打造一批區域特色明顯、市場知名度高、發展潛力大、帶動能力強的黃河灘區農產品品牌,做響“黃河灘”農產品區域品牌。立足名優特色,打造個性品牌,加強綠色食品、有機食品、無公害農產品認證,加快推行標準化生產,推廣“合作社+基地+農戶”模式,將農業標準化示范區、農業科技推廣示范區與“三品一標”認證緊密結合,打造黃河灘區農產品名優品牌。
積極培育農業“新六產”
積極利用農民手機應用技能培訓、新型職業農民培育等現有培訓項目,依托相關高等院校的師資力量,面向灘區的農業企業、農民全作社、家庭農場和農民,開展農產品電子商務培訓。推動線上線下融合發展,推進農業大數據、物聯網、云計算、移動互聯網等新一代信息技術應用,建立信息發布機制。加快推進產業融合,在“種養加”“貿工農”“產加銷”一體化的基礎上,積極培育新產業、新業態、新動能,推動產業鏈相加、價值鏈相乘、供應鏈相通,實現“三鏈重構”,著力打造一二三產業跨界融合的終端型、體驗型、智慧型、循環型等“新業態”。
加強農業科技推廣
開展專家技術指導,發揮省現代農業產業技術體系創新團隊重要作用,組織產業專家深入灘區開展技術幫扶和科技服務,推動創新團隊專家與灘區農技人員建立緊密聯系。加強灘區基層農技推廣體系建設,積極引導農技推廣、科研教學、經營性服務組織等各方力量,開展多種形式的聯盟與合作,切實提高農技推廣服務質量和效率。加大新型職業農民培育力度,組織實施新型職業農民培育工程,立足農業主導產業、特色產業和優勢產業發展實際,增強培訓的針對性和實效性,分產業分層次開展精準培育,重點培育專業大戶、新型經營主體領辦人和科技帶頭人,培育一批愛農業、懂技術、善經營的新型職業農民。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
網友評論僅供網友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齊魯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我來說兩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