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國山東網
2025-05-11 21:13:05
原標題:讓愛“輕裝上陣”,山東各地興起文明新婚俗
來源:大眾新聞·大眾日報
原標題:讓愛“輕裝上陣”,山東各地興起文明新婚俗
來源:大眾新聞·大眾日報
山東各地用好優秀傳統文化資源探索婚俗改革,促進觀念革新
婚禮“流水席”變身婚俗“文化宴”
“二八大杠”自行車、喜饅頭……在煙臺市芝罘區,每一對辦理結婚登記的新人都會應邀參加婚俗文化展,這是全省首家進駐政務服務中心的婚俗文化展廳,展現了婚嫁禮儀、彩禮、結婚證件的時代變遷,倡導重登記、輕婚禮、崇節儉的婚俗新風,樹立同甘共苦、相濡以沫的婚姻家庭觀。
“以前沒有彩禮過得也很幸福,那時候的婚禮也很簡單。”新人王良玉和劉炳辰參觀婚俗文化展廳后感觸很大,“婚事大操大辦,既浪費錢又特別累。”今年4月,他們舉辦了一個簡單的結婚儀式。
既是為愛情牽線的“紅娘”,也是移風易俗宣講員,當下,一支熱心公益、經驗豐富的“義務紅娘”志愿隊活躍在臨清市。臨清市民徐女士和趙先生在七夕好友相親會上相識相愛,籌備婚禮的過程中,“義務紅娘”積極宣傳簡約婚禮,兩人決定響應號召、簡辦婚禮。他們減少了婚車數量、婚宴酒席,只邀請至親好友參加,避免不必要的鋪張浪費。如今,兩人已經有了愛情結晶,“義務紅娘”與他們長期保持聯系,并為其婚姻和育兒提供幫助。
優秀“義務紅娘”徐洪翠告訴記者,“義務紅娘”志愿者包括各村居婦聯主席、團委書記、國家心理咨詢師、律師、熱心村民等,就近就便在村居社區開展服務,現在已經發展到154人,兩年來為400名單身人士牽線成功。“我們平時通過入戶宣講、村廣播、發放倡議書、自己拍攝小視頻等方式宣傳,用專業和真情引導大家喜事新辦。”
長期研究婚俗文化的山東省企業管理研究會志愿服務團志愿者潘紅春認為,移風易俗既需要“破”的勇氣,敢于向陳規陋習宣戰;更需要“立”的智慧,用現代語境激活優秀傳統文化基因。“煙臺市芝罘區‘頒證+觀展’的新婚登記模式,讓新婚夫婦沉浸式了解了婚俗故事、婚俗演變,感受樸素健康的婚姻觀;臨清市婚俗文化志愿者化身現代‘紅娘’,活躍在村居和短視頻平臺……都是各地在移風易俗、婚俗改革中的創新探索,值得借鑒推廣。”
移風易俗改革,觀念革新是關鍵。山東傳統文化資源豐富,如何用好這些資源,進行“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讓傳統文化的“禮”與現代社會的“理”攜起手來?在各地,已涌現出一些探索。
今年4月,由濟寧市文明辦主辦的2025年濟寧市新中式婚禮展示交流活動在嘉祥縣舉行,13支展演隊伍進行了新中式婚禮展示,彰顯出對傳統文化的尊重與傳承。
“移風易俗大變樣,文明新風都提倡。高價彩禮咱不要,親家一聽心歡笑……”在青島市西海岸新區大場鎮三河埠新村的新時代文明實踐廣場上,鄉村志愿“幫喜團”開展的宣講引發現場村民共鳴。“幫喜團”由當地36名熱心村民組成,每當有村民辦喜事,他們便主動上門宣傳“喜事新辦、新事簡辦”理念,為新人提供婚慶服務,截至目前,已累計為當地38對新人節省資金60余萬元。
傳統陋習具有一定的頑固性。寧津縣大曹鎮將移風易俗轉化為藝術表達,編排的移風易俗“三句半”走村入戶,用生動表演破解“面子婚嫁”困局;通過新人講述“零彩禮婚禮”示范案例,用“愛情故事創業歷程”激發觀眾的情感共鳴。現在,當地婚禮簡辦率已達到85%。
當文藝范兒的宣講取代了嚴肅說教,當“結發禮”的莊重替代了“彩禮單”的攀比……各地在婚俗改革的創新探索,既保留了傳統文化的禮儀、鄉土文化的溫度,又注入了現代文明的價值內核,讓移風易俗成為群眾看得懂、聽得進、愿意跟的自覺行動。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