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淄博晚報
2025-05-10 14:04:05
原標題:一紙“鏈”動淄博智造之光
來源:淄博晚報
原標題:一紙“鏈”動淄博智造之光
來源:淄博晚報
一張紙,承載千年文明印記;一座城,書寫造紙產業傳奇。從明清時期魯中鄉間的手工土紙作坊,到如今智能化、綠色化的現代造紙產業集群,淄博造紙業在時代浪潮中不斷蛻變。它既守住傳統技藝的根脈,又以科技創新為翼,在新質生產力的賽道上加速奔跑,用一卷卷紙張、一部部機械、一包包印品繪就產業高質量發展的壯美畫卷。
百年耕耘
淄博紙業筑牢根基破浪啟航
造紙術這一中華古老發明,在淄博有著深厚的歷史淵源。明清時期,魯中地區手工土紙生產已頗為普遍,鄉間村落里,簡陋的作坊星羅棋布。匠人們依靠世代相傳的技藝,以草莖、桑皮為原料,經過浸泡、蒸煮、舂搗、抄紙等繁復工序,制作出草紙、毛頭紙等產品。
20世紀50年代末,淄博機器造紙工業正式啟航。
1959年4月,周村顆粒肥料廠改建為周村造紙廠(后更名為淄博造紙廠),標志著淄博造紙邁入工業化時代。政府的大力支持為行業發展注入強勁動力,此后,淄川、博山、臨淄等區縣紛紛響應,利用當地資源與人力優勢,相繼建立造紙廠。
這些新造紙廠引入先進的機械設備,生產書寫紙、有光紙、油氈原紙等多樣化產品,逐步構建起淄博造紙工業的雛形。“那個時候五區三縣都有造紙廠,最大的就是周村的淄博造紙廠,生產書寫紙和有光紙。”原市第一輕工業局技術科科長王偉立回憶道。
計劃經濟時期,造紙行業歸屬于市第一輕工業局管理。淄博造紙廠作為行業排頭兵,其生產的書寫紙白度高、韌性強,不僅滿足本地學校、機關的辦公需求,還通過計劃調配銷往周邊城市;有光紙則以平滑光亮的表面,成為印刷包裝的優質選擇。
改革開放的春風,為淄博造紙工業注入了強勁動力。1985年底,全市鄉鎮以上造紙廠達19家,完成工業總產值3885.8萬元,淄博被列為造紙行業重點發展地區。淄博、臨淄、博山、桓臺四家市縣屬造紙廠脫穎而出,成為行業第一梯隊。淄博造紙廠憑借技術優勢,壟斷優質書寫紙生產,市場供不應求;沂源造紙廠積極開展技術攻關,其生產的28g打字紙和30g有光紙,分別憑借細膩質地與出色印刷適應性,榮獲省優、部優稱號,產品銷往全國各地。
與此同時,村辦、鎮辦造紙企業也嶄露頭角。1976年,臨淄淮陽公社的創業者們用一臺二手造紙機將當地廢棄的破布爛鞋變廢為寶,生產出油氈原紙,這家小廠后來發展成為齊峰新材;1979年,桓臺縣馬橋公社創建馬橋造紙廠,從最初生產粗糙的瓦楞紙,逐步成長為行業巨頭博匯集團……這些企業的發展和崛起,為淄博造紙工業開辟了全新發展路徑,也激發了民間資本投身造紙行業的熱情。
轉型突圍
淄博紙業實現華麗轉身
20世紀90年代,淄博造紙業迎來關鍵轉折。隨著市場經濟體制逐步確立,國有企業管理僵化、技術落后等問題日益凸顯,眾多國有企業在多米諾骨牌效應下紛紛退出市場。
與國有企業形成鮮明對比的是,民營造紙企業在市場浪潮中迎來黃金發展期。齊峰新材在成立初期,憑借油氈原紙在建筑防水領域占據一席之地。齊峰新材1988年投資百萬元新上白紙生產線,通過技術引進與自主創新,實現產品“由黑到白”的升級,產品質量達到國內先進水平,迅速打開市場,效益大幅提升。同年,企業更名為淄博第二造紙廠。
1996年,齊峰新材管理層將目光投向高端特種紙領域,瞄準世界前沿,重金聘請德國專家研發裝飾原紙,從原料配比到生產工藝,反復試驗改進。“2000年,裝飾原紙的成功研發,為企業打開全新市場,我們不斷加大研發投入,陸續推出耐磨紙、無紡壁紙等進口替代產品,打破了12項國際壟斷,2010年成功在深交所上市,如今已成為全球最大的裝飾原紙生產企業。”齊峰新材董事長李學峰回憶道。
博匯集團同樣實現華麗轉身。“1994年改制為博匯集團后,管理層極具前瞻性地構建起造紙、發電、化工三位一體的產業格局,通過實施‘林漿紙一體化’戰略,向上游延伸至林業種植、制漿環節,向下游拓展至包裝印刷領域,形成完整產業鏈。”山東博匯集團有限公司總經理、山東博匯紙業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林新陽說。
2002年,博匯集團投資8億元建設年產30萬噸卡紙項目,引進國際先進設備與技術,實現造紙能力翻番;2004年,博匯集團成功在上海股票交易所掛牌上市,借助資本市場力量加速發展。2013年,博匯集團全資子公司江蘇博匯紙業有限公司一期項目投產,實現跨區域布局;2020年,金光紙業并購博匯集團,借助外資先進技術和管理經驗,加速數智化轉型和綠色發展。
在發展過程中,環保始終是繞不開的課題。1996年至2002年,博匯紙業等5家企業投入3.57億元用于污染治理,關閉年產2萬噸以下草漿造紙生產線3條。齊峰新材等企業通過技術革新,研發清潔生產工藝,減少污染物產生,走出了一條綠色發展之路,實現經濟效益與環境效益雙贏。
如今的淄博造紙業,已從傳統工業蛻變為技術密集型產業,紙張產品也升級為新型應用材料。在氫燃料電池用炭紙研發領域,山東仁豐特種材料股份有限公司的科研團隊歷經數年攻關,突破原料處理、結構設計等關鍵技術難題,成功實現國產化,打破國外長期壟斷,為我國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提供重要支撐,推動行業降低成本、提升競爭力。
機械賦能
20年破解靴式壓榨困局
造紙工業的發展,也帶動了上游造紙機械制造產業崛起。20世紀70年代末,全國草漿造紙迅猛發展,造紙機械需求激增,淄博企業抓住機遇,從維修保養起步,逐步邁向自主研發。
1979年,桓臺縣輕工機械廠的技術骨干們查閱大量資料,借鑒國外先進理念,經過無數次試驗,成功研制ZDPΦ380雙盤磨漿機。產品一經推出,便憑借高效節能、性能穩定的特點供不應求,企業訂單紛至沓來。此后,企業持續加大研發投入,建設現代化生產車間,引進高精度加工設備,不斷提升產品質量與性能,逐步成長為晨鐘機械。
進入新世紀,晨鐘機械通過與芬蘭維美德公司合作,引進吸收大型雙盤磨漿機技術,持續研發創新,掌握核心制造工藝,“我們的產品不僅暢銷國內各大造紙企業,還出口至東南亞、中東等地區,在國際市場占據一席之地。”山東晨鐘機械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牛江廷說。
周村區作為造紙機械聚集區,憑借產業集群優勢,孕育出恒星集團等行業佼佼者。“恒星集團自創立起,便堅持高端定位,組建專業研發設計團隊,與國際知名企業開展技術交流合作。”公司原董事長李孔泉回憶說。企業率先通過 ISO9001質量認證,建立起嚴格的質量管控體系,從原材料采購到產品出廠,每個環節都經過嚴格檢測。憑借卓越品質與完善服務,其產品在全國市場占有率名列前茅,并帶動周邊數十家配套企業發展,形成從零部件生產到整機裝配的完整產業鏈。
在關鍵核心設備研發上,泰鼎公司取得重大突破。靴式壓榨裝置作為造紙機核心部件,長期依賴進口,價格高昂且維修困難,成為制約我國造紙工業發展的“卡脖子”難題。泰鼎公司董事長諸葛寶鈞帶領團隊深入研究國外先進技術,聯合高校開展技術攻關。從材料選擇到結構設計,從加工工藝到裝配調試,團隊攻克重重難關。經過20多年不懈努力,成功研制出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靴式壓榨裝置。
“年產60萬噸的生產線,國外報價20億元到30億元,我們六七億元就能拿下,而且設備性能毫不遜色。”諸葛寶鈞自豪地介紹。該裝置采用先進的彈性壓榨技術,大幅提高紙張脫水效率與質量,降低能耗。如今,泰鼎公司的高端裝備國內市場份額超85%,核心技術位居世界前列,產品不僅滿足國內需求,還出口到歐美國家,極大提升了我國造紙機械的國際競爭力。
印刷傳韻
演繹紙業全鏈共生之道
在印刷領域,淄博同樣成績斐然。從300多年前聞名的“三益堂”,到近現代經歷石印、鉛印等不同發展階段,再到如今民營印刷企業崛起,淄博印刷業不斷革新。
淄博鵬宇祥印務專注于數字化轉型,創業初期便斥巨資購進德國海德堡印刷機,打造數字化印刷生產線。據企業總經理侯金宇介紹,2020年,公司引進中國北方第一臺海德堡8+1UV印刷機,配備先進的色彩管理系統與數字化管理軟件。通過內置AI算法的ERP、MES系統,實現生產、銷售、庫存等環節數據實時共享與智能分析,精準控制生產流程,提升生產效率與產品質量。在色彩管理上,可實現一張紙或一個盒子無數專色印刷,滿足客戶多樣化需求,在高端印刷市場脫穎而出。
淄博市積極推動紙業產業鏈協同發展,成立以博匯紙業為會長單位的產業合作聯盟,搭建企業交流合作平臺,定期組織技術研討、市場對接等活動。探索“政產學研用”協同創新機制,政府出臺優惠政策,引導企業與高校、科研院所合作,建立聯合實驗室與研發中心,加速科技成果轉化。
如今,淄博紙業已形成從造紙機械裝備制造、木漿生產到紙和紙板加工,再到印刷包裝的完整產業鏈,2024年,全市紙業產業鏈規模以上企業達51家,營收241.5億元,成為地方經濟發展的重要支柱。“沒有夕陽產業,只有落后產能”,在淄博造紙及紙業產業鏈發展歷程中得到充分驗證。
一紙千年化萬千,歲月潑墨綴繁花。淄博造紙業在傳承與創新中,完成了從傳統到現代的跨越。從手工造紙的星火微光,到現代產業的熠熠生輝,一代代淄博紙業人用智慧和汗水書寫著產業發展的傳奇,讓淄博紙業智造之光閃耀世界。
(全媒體記者李群 整理)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