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大小新聞客戶端
2025-05-05 12:31:05
原標題:以"永國服務"鑄就煙臺港商品車業務金牌名片
來源:大小新聞客戶端
原標題:以"永國服務"鑄就煙臺港商品車業務金牌名片
來源:大小新聞客戶端
清晨的渤海灣畔,山東港口煙臺港芝罘灣港區的滾裝碼頭上,一輛輛商品車正井然有序地駛出巨大的船艙,整齊地擺放在碼頭上,經過理貨員嚴格的檢查后,再從煙臺港送往全國。作為山東港口商品車物流基地、中國北方商品車物流樞紐港、中國最大商品車國際中轉港,煙臺港每天上演著現代物流的“速度與激情”。
在煙臺港滾裝物流的火熱戰場上,有一位扎根一線的“老港口”,他用匠心守護每一輛商品車的旅程,用創新破解行業難題,用黨徽的赤誠擦亮港口服務的金字招牌。他就是煙臺港滾裝物流公司場站運營部經理、共產黨員姜永國。在“五一”國際勞動節來臨之際,讓我們走進這位新時代勞模的奮斗故事。
初心如磐:從“調度員”到“金牌合伙人”的蛻變
在商品車業務發展初期,為快速達到煙臺港在商品車碼頭專業化標準,姜永國作為骨干赴天津港、上海港拜師學習。那時煙臺港商品車業務處于起步階段,剛剛接觸這一領域的姜永國抓住了這個“入門”的寶貴機會。他白天跟著師傅學習定位、指揮、配艙等專業技術,晚上回到宿舍后,繼續總結復盤學習結果,憑著這股拼勁,姜永國成為煙臺港取得商品車定位作業資質第一人。
學成歸來,他結合場地情況,摸索出一套適應公司生產的商品車實操方案。“大型商品車滾裝船的船頭是圓弧形的,商品車在擺放進去的時候,如果計算不當,會損耗大量的空間。”姜永國回憶,“同一船在每層都有不同港口運輸的商品車,我們就去看別人是怎么擺的,一輛車一輛車地卡對,再進行優化,不斷積累經驗、提高效率。”
不論是夏天船艙里40多度的高溫,還是冬天風雪交加產生的惡劣影響,都沒能讓姜永國退縮。在問到他提高技術的捷徑時,姜永國謙虛地說,沒有什么捷徑,靠的就是在碼頭和船艙里一次又一次地實踐。
從一名普通的現場調度員到部門負責人,姜永國多年來雖然崗位在轉變,但是“將商品車當做旅客來服務”的初心卻從未變過。
正是憑借著這種精益求精、不怕吃苦的工作態度,2012年到2018年,始終在一線摸爬滾打的姜永國,先后為公司培養裝卸司機200余名,定位司機近40名。姜永國率領的這支專業化、規范化的作業團隊以精湛高效的業務技能,創下300臺/小時的裝船效率,在行業內創造了“煙臺港效率”,得到了國內外知名船公司和貨代的肯定和贊賞,真正成為客戶心中“值得托付的金牌合伙人”。
匠心管理:“集、儲、裝”三優管理法刷新港口效率
深耕商品車碼頭一線15年,姜永國不斷精研技術,帶領團隊構創新推出“小紅帽”責任制、KY線管理等25項制度,優化82項作業流程,首創上崗“明白卡”和視頻作業指南,制定“橫三齊、豎兩直”車輛停放標準,扎扎實實為商品車業務構建起了覆蓋全流程的管理體系。
“最重要的就是人員的合理配置,不是人多就行。”談到幾年來的工作心得,姜永國如數家珍,“以船上的定位指揮為例,要將商品車準確擺放到正確位置,需要指揮員與司機有高度的默契。”
隨著商品車滾裝業務不斷發展擴大,外貿工程機械類作業中各操作環節和流程逐步顯現出許多影響生產和服務效率的弊端,主要表現在客戶集港貨物信息時效低,收車及堆場能力不均等方面。
針對這些問題,姜永國對外貿工程機械作業從集港理貨、場地堆存到外貿裝船提出“集、儲、裝三優管理法”,實現了集港作業理貨前置,庫場堆存分票到人,場地功能分區設置,裝船流程簡化提效等解決方案,使得外貿工程機械港口生產作業過程得到全面優化。
“三優管理法”的運行,有效助力了煙臺港商品車滾裝業務的升級轉型,實現了運量、收入的穩步提升。“與此同時,我們還進一步完善外貿集港貨物信息溝通機制,讓客戶溝通更加通暢、高效。”姜永國表示,商品車堆場有效利用率也進一步提升,在外貿機械持續增量的情況下,各堆場堆存井然有序,工程機械裝船效率從每小時作業20臺增加至30-35臺;理貨收車率從每小時8-10臺增加到17-18臺,有效優化了外貿工程機械作業效率。
創新為刃:打造兩個“服務+”行業標桿
在姜永國辦公室的柜子里,有一個煙臺港為其頒發的“黨員個性化品牌”——“永國服務”。“做客戶與一線的連線員”,是姜永國一貫的宗旨。
“在商品車物流過程中,客戶最擔心的就是物流質損的問題。我們就創新了分級驗收機制,升級配套服務,建立庫存車輛定期外觀巡查和視頻反饋機制,及時為客戶反饋車輛停放狀態,讓客戶能夠實時看到貨物的情況。”通過打造“船方放心、貨主省心”雙心服務體系,煙臺港商品車業務成果獲得了全球客戶廣泛贊譽,成為港口智慧化轉型的實踐典范。
以客戶需求為出發點和立足點,以集團全面融合為導向,姜永國是如何打造出對外面向客戶,對內面向港口的滾裝碼頭“服務樞紐驛站”?答案源于兩個“服務+”理念:“服務+平臺”,筑造“一站式”服務樞紐,以集團改革為契機,重構服務流程,打造集業務辦理、單證結算、質量理賠于一體的“四個窗口”,實現客戶需求“一窗通辦”。2022年,該模式吸引CAT、斗山等國際品牌落戶,帶動外貿大件貨年吞吐量突破1300臺,創歷史新高。
服務+經營,針對工程機械客戶痛點,姜永國創新推出焊接、加固、碼頭維修等15項增值服務,填補行業空白。一位重汽客戶感慨:“在其他港口無法解決的難題,在煙臺港找到了答案。”
在談到如何看待所獲得的贊譽與表彰時,姜永國謙虛地表示,是港口的大平臺給予了他發光發熱的機會。從最初踏入煙臺港商品車滾裝物流業務,十多年來,扎根一線,姜永國與煙臺港商品車業務一同成長,創造了從無到有、再到行業領先的奮斗故事。堅守初心,以姜永國為代表的煙臺港商品車物流團隊通過創新服務思路、完善管理機制,促進了煙臺港商品車業務在行業中的競爭地位,為煙臺港實現中國北方及東北亞商品車中轉樞紐的目標扎實了基礎。也正是千千萬萬這樣的“港口螺絲釘”,匯聚成了中國物流奔騰向前的巨浪。
姜永國在碼頭對商品車進行質檢
YMG全媒體記者 衣玉林 通訊員 張磊 攝影報道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