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大方無隅
2018-05-17 23:41:05
初冬的濟南
文/大方無隅
冬初到濟南,天色已晚,路過百花洲,看剔透的夜色,天竟然不太冷。這個地方距離老舍先生在大明湖畔的故居很近,我很自然地就聯(lián)想到老舍先生曾經(jīng)說過的話:上帝把夏天的藝術(shù)賜給了瑞士,把春天的賜給了西湖,秋的和冬的全都賜給了濟南。如果你真的有機會,能夠在秋天或者冬天里來到濟南,你就會深深地覺得此言不虛。
窄窄的街道靜謐又讓人感到一些溫暖,昏黃的燈光照在泛著幽光的石頭上。路上鮮有行人,有人騎著電動單車緩緩歸去,夜色自有夜色的美麗。
小小的店面外面很靜,我不必進去也猜得出,里面有咖啡,有酒,更有一些故事是關(guān)于濟南的。
晚上的時間太短,心中有些不舍,于是便利用僅有的一個早上,早起,去品味濟南的細節(jié)。濟南并不是我的城市,我沒有辦法每天生活在它溫暖的懷抱里,但是每一次我?guī)缀醵伎梢郧逦男蕾p它的容顏。正如我在后宰門街上看到的這八個字:“指夢為馬,此處可棲”。
歲月的變遷,總是要帶走一些繁華。關(guān)于一座城的許多故事,都在歲月當(dāng)中漸行漸遠。而在濟南,一些小巷子保留了下來,雖然它們可能已經(jīng)殘缺不全,但它們卻記載了一種安詳與溫暖。就像小巷子中這些石板路上映射的晨光,承載了這座城市的過往和源遠流長。
每一處院落,或者每一棟建筑,都有它清晰的過往。這里曾經(jīng)承載過鮮活的生命,和一些在歲月中漸漸磨滅的故事。
老建筑戶的窗子就像是這些古老院落的眼睛,它們靜靜地注視著我,而我只是一個匆匆過客,偶然地從它的視線當(dāng)中劃過。
雖然已經(jīng)是初冬時節(jié),這些柳樹卻依然是綠的,靜靜地垂在塵埃里,給這座城市增添了生命的顏色。
睡蓮的葉子靜靜地浮動在水面上,水中的魚兒在自由地游來游去。樹影倒映在泉池之上,微微泛起波瀾。
就像是成都人記住了杜甫一樣,濟南人是應(yīng)該記住劉鶚的,在他的章回體小說《老殘游記》中,對濟南有太多的精彩描述,最為有名的這一句便是“家家泉水,戶戶垂楊”了
一座老城的味道,有時候就在一些地名里,那些建筑和街坊可以消失,而這些地名卻在歲月中留下了自己的韻味。這些街道的名字背后都蘊藏著故事,或者是有唐詩宋詞的意境,總在不經(jīng)意之間把你引向歷史的深處。
問山巷、流杯池子街、思敏街、書香胡同 、雨荷巷,這些名字仿佛是空氣中流動的詩意,問山書香,雨荷思敏,曲水流觴,隨隨便便的聯(lián)想下,便是古意盎然。
濟南是一座泉城,泉水無處不在,而泉水的名號也是充滿了詩意,比如這處用“岱宗”命名的泉水。
在“厚德泉”的前,我駐足良久,望著清澈的泉水從泉眼中汩汩滔滔的涌出來,正如我們這個民族延續(xù)千年的各種美德。好看的魚兒,本來靜靜地聚集在泉水的一側(cè),或許是我的腳步聲驚擾了它們,它們倏地散開,又到別處聚集,構(gòu)成了令人感動的風(fēng)景。
“青蘿泉”畔至今仍然種著青蘿,傳說中泉城美味的蔥味兒包子應(yīng)該就是用這泉水和的面吧。
泉水清冽,沿街巷奔流,滋潤著這座古老的城市。
泉韻千秋,泉水匯流成溪,可以隨隨便便地流過尋常人家的墻外,幾株垂楊,一灣流水,直奔大明湖而去。
君到濟南見,人家盡枕泉。柳絲隨風(fēng)飄蕩,水流楚楚動人。
百花洲平靜的水面上,有白鵝悠然地游過,多了一份野趣和自然。可以讓人沉醉的,絕不僅僅是酒,這濟南的泉水就可以洗心,可以讓人心醉。
楊柳倒映在平靜的水面上,清光鑒人。
水邊的雕塑也是神來之筆,濟南人可以隨時隨地的享受泉水帶來的便利。
在這個冬日的清晨,我就遇見了一位老婆婆正在曲水亭街的溪流中洗衣服,老城里的人們習(xí)慣于在垂楊下淘米洗菜,洗衣服,乃至洗澡,游泳,這是老濟南特有的市井風(fēng)情圖。只是當(dāng)我看到那些洗衣服的水混到泉水當(dāng)中,隱隱的有些心疼。
一處尋常的院落被改造成了泉水豆腐博物館。“玉屑凝成精致品,銀漿結(jié)出豆腐花”,這對聯(lián)倒是一句大實話。
門樓里面供奉的是百年老漿,更覺親切。
小院子的角落里擺放著木桶、石磨和水缸,這是我們做豆腐必備的家當(dāng)。
小院兒的中庭種了一架葫蘆,葫蘆的葉子已經(jīng)在季節(jié)當(dāng)中枯萎,而幾個葫蘆還精神得掛在廊架上。味超玉液瓊漿外,巧在燃箕煮豆中,在正屋的門側(cè),我看到了一幅好對子。
從門里向外面望去,我看到了濟南著名的泉水茶湯招牌,城市在我探尋的目光中,漸漸醒來。
街角賣水的雕塑,生動地刻畫早些年的生活情景。看到一旁拉風(fēng)箱的那個小男孩兒,我的心被觸動了。記得我小的時候家里也有這樣的風(fēng)箱,那時候自己家蒸一鍋饅頭,我就要在那里咕咕噠噠地拉上半個小時。
路邊也有桂花餅的招牌,我想用泉水做的桂花餅的味道,一定不錯。
你還記得大明湖畔的夏雨荷嗎?
傳說中夏雨荷的故居就在這里。當(dāng)年乾隆下江南路過大明湖,遇到了小雨荷。“雨落荷花荷落雨,風(fēng)隨柳絮柳隨風(fēng)”,這兩句回文的對聯(lián),據(jù)說是當(dāng)年乾隆皇帝和夏雨荷隨口而對的,如今就用來做了故居的楹聯(lián)。
雨荷隨意一灣水
明月有心半榭風(fēng)
不知道眼前的這一乘小轎,有沒有載過當(dāng)年的夏雨荷?我情知不是,卻愿意去猜想。一些有意無意的裝飾,總會把我們引回當(dāng)年的某些情境。
“芷蘭第”原本是劉墉寫給夏家的,如今,重新修復(fù)的小院落,靜處水邊,默默的向我訴說那些久遠的故事。
每一處細小的精致,都會生出一些細小的感動,讓我在寧靜的冬日清晨,享受鬧中取靜的恬淡與閑適。
我從一出拱形的門洞向外望去,如同穿越了時空,門洞外,有些葉子已經(jīng)枯了,而有些葉子仍然在張揚著生命。
這里有各式各樣的店家,也有各式各樣的小院落,它們靜靜地守候在泉城的某一個角落,等待著不期而遇的我。
在不經(jīng)意之間喚回了我對古城的一些印象,正如這家叫作一些印象的店名一樣。
身處泉城的人們,不管什么東西都可以和泉水聯(lián)系起來,這一家的招牌上就寫著泉水餛飩,看上去已令人垂涎。
百花洲彩色的許愿牌,靜靜的垂在那里,一如那些安安靜靜的舊時光。
清晨的陽光照在廊子的地面上,折射出歷史的光亮。
墻上白描手法的雕刻描繪出這座城市以往的畫面,世世代代的人們,在這里安靜地生活,一任流年似水。
百花洲的水畔有一處叫作芙蓉館的所在,是濟南當(dāng)?shù)厝寺爼蹠牡胤健?/p>
人們在這里聽書品茶,對弈閑聊,活的就像神仙一樣。
每一處景致都那么的走心,都那么的令人沉醉。
每一處院落都可以信步走進去探究一番,你可以在這里聽到自己的心跳,也聽得到歷史的足音。
泉水流淌著城市厚重的歷史,就像是秋天的果實豐碩地掛滿枝頭。
浮光掠影的當(dāng)下與漸行漸遠的過往在這里水乳交融。
總會有一些不期而遇的景致,讓你覺得豁然開朗。
即便是賣一些筋頭巴腦的小館子,也可以詩意般的存在。“湖上魚吞荷底月,坐前人醉水中天”,在這樣的意境中小酌,一定是未及酒酣,便已心醉。
現(xiàn)代的人們,來到這里,可以喝酒,可以打牌,可以蹭網(wǎng),還可以充電。而我給我自己充滿內(nèi)心的是滿滿的詩情畫意和久久不能忘懷的感動。
就在這泉水流淌的石板路上,一定有過得得的馬蹄聲。
如今的人們以夢為馬,追逐著那些回不去的時光。
在這里可以懷舊,可以遐想,可以找尋到那些平常早已看不到的濟南故事。
我從一處小小的門洞向里面張望,這里開著一間染坊,關(guān)于老城的故事,正如這些鮮艷的布料,從來也沒有褪色。
小巷子離我很近,近到可以觸摸,思緒早已走遠,一直走向遠方。
除了可以讓人心曠神怡的詩意,可愛的泉城又怎么少得了人間的煙火氣?
在這樣的尋常巷陌,你可以找到賣濟南油旋兒的小店兒,你可以看到煎餅卷大蔥的招牌,你還可以看到賣濟南名吃“馓子”的門臉。
有一些小餐館兒很親切,街道的名字也可以叫轆轤把子街,和小店的名字一樣可人。
東花墻子街那邊兒有濟南的老文廟,這是一種腹有詩書氣自華的淡定,毫不張揚地向我展示著這座城市生生不息的文脈。
小橋流水人家,幾條老街巷最具老濟南的風(fēng)情。
曲水亭已經(jīng)不是當(dāng)年的樣子,比起記載中的那些描述。看上去略顯寒酸了。
我沿著泉水匯流的方向,遙望大明湖。生活在這座城市的人們悠閑地經(jīng)過牌坊,把再尋常不過的生活變成了別人眼里的詩和遠方。
百花洲靜靜的守候在這里,我會默默的想起曾在這里任過齊州知州的曾鞏,正是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曾鞏,在這里主持修建了百花臺和百花堤。楊柳依依,微風(fēng)漣漪,就在這樣一個冬日的清晨,我悄然走過這里,這個冬天不冷。
可以自由自在地飲用泉水是濟南人特有的福利,我在路上就遇到了一位濟南的當(dāng)?shù)厝耍孕熊嚿陷d著許多空的水桶,他正在去往取用泉水的路上。
初冬,清晨,滿懷著泉城濟南溫暖的“真味”,可緩緩歸矣。
這個清晨是12月的第一天,我感受到了時間背后的時間,也找到了自己之外的自己。不管多忙,我們總應(yīng)該找一些時間供自己消磨,做一些無用的事,看一些無用的書。說是無用,或許正是這些無用的東西,賦予了自己新的能量,也滋潤了自己的心靈。
2017.12.01
本文內(nèi)容由壹點號作者發(fā)布,不代表齊魯壹點立場。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wǎng)官方微博(@齊魯網(wǎng))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wǎng)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
網(wǎng)友評論僅供網(wǎng)友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齊魯網(wǎng)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我來說兩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