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國科協之聲
2025-02-28 14:42:02
在黃海與泰山的經緯交錯處,一場關于青年科技人才的“破壁行動”正激蕩起創新浪潮。
青年科技人才處于創新創造力的高峰期,是國家戰略人才力量的重要組成部分。近年來,山東省科協著眼青年科技人才所需所盼,立足科協組織應為能為善為,按照“一體化推進、引領凝聚、人才托舉、平臺賦能”的工作體系,完善青年科技人才發現、選拔、培養機制,營造科協特色優質人才生態環境,助力造就規模宏大的青年科技人才隊伍。
山東省科協正用實踐回答一個時代命題:如何為青年科技人才制度化“護航”,如何讓青年科技人才從“生力軍”成長為“主力軍”?
勠力同心,聚山海之勢;制度為錨,筑磐石之基。山東省科協將青年科技人才工作融入全省大局,突出橫向聯合、縱向貫通、重點牽引。針對青年科技人才擔綱機會少、成長通道窄、生活壓力大等問題,山東省科協把青年科技人才擺在戰略位置倍加支持,有力統籌教育、科技、人才工作,形成工作合力。
2023年1月,山東省科協聯合省委組織部、省科技廳等10個部門,聯合出臺《全方位加強青年科技人才培養引進使用的若干措施》,對全省青年科技人才政策進行優化提升和集成創新,形成22條具體措施。
以制度之變激活人才活水。一系列政策密集出臺,有效機制日益完善。
《關于加強青年科技人才服務工作的若干措施》提出10個方面27項具體措施,推動全部16個市科協和150多個省級學會建立起上下聯動、整體推進的青年科技人才工作運行機制;《進一步加強聯系服務科技工作者的指導意見》對青年科技人才工作進行專章部署,整合系統資源,凝聚各方力量,為青年科技人才發展注入強勁動力。
在此基礎上,山東省科協還聯合組織、科技等部門,探索建設山東省優秀青年科學家培育庫,遴選優秀青年人才,提供全周期資源扶持。
“青年科學家應該聚焦國家和經濟社會發展需求,把個人所學所長融入國家戰略,融入到經濟社會發展需求中,踏下心來,沉下身子,把論文寫在祖國大地上”。山東省科協副主席、省青年科學家協會主席張建表示。
據了解,目前,山東省青年科學家協會已發展會員400余人,均為省部級以上人才,近40%的會員在加入協會后,成長為國家級人才或科研團隊負責人。
山東省青年科學家協會換屆選舉大會
此外,山東省科協通過修訂省級學會組織通則,鼓勵省級學會在理事會中提高青年科技工作者比例。截至目前,已有30多家省級學會成立青年工作專委會,在發掘和培養杰出青年科技人才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
2025年1月,“與黨同心 星耀齊魯”科學家精神主題展在山東省科技館開展,生動展現了科學巨匠們的愛國、求實、協同、育人精神。
“與黨同心 星耀齊魯”科學家精神主題展
近年來,山東省科協著力打造“逐光而行——科學家精神弘揚”品牌,發揮9家全國科學家精神教育基地、省科學家精神報告團等陣地作用,組織開展宣講報告、展覽展示等活動50多場,吸引10萬余名青年人才參與。
思想為舵,教育為帆;典型為燈,榜樣為槳。
山東省科協廣泛匯聚青年科技人才的智慧與力量,堅定初心使命,不斷強化黨對科技工作者的向心力與凝聚力。
舉辦山東省科技人才“兩彈一星”精神理想信念教育專題研修班、“紅色引領 鑄魂提能”系列研修班、青年科技領軍人才國情研修班等42個班次活動,3300多名青年科技人才參與,增強青年科技人才的家國情懷,提高青年科技人才的創新能力。
“兩彈一星”精神理想信念教育專題研修班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要大力弘揚好‘兩彈一星’偉大精神,做終身學習的表率,做科技創新的先鋒,做立德樹人的楷模。”山東省科學家精神報告團成員萬大慶在參加全省科技人才“兩彈一星”精神理想信念教育專題研修班后表示。
2024年10月24日晚,隨著浙江大學話劇《求是魂》在臨沂大學演出大廳的精彩落幕,2024年“共和國的脊梁——科學大師宣傳工程”山東匯演圓滿落幕。
連日來,西北工業大學、浙江大學等4所演出高校,分別走進山東省4所高校進行了12場演出,50余萬名青年學子共享了這場科學精神盛宴。
“李四光先生立志科學救國的家國情懷,以及不畏艱難困苦、深耕地質學科的奉獻精神,深深震撼著我,我要將地質報國的目標轉化為實際行動,努力成長為具有紅色氣質的地學工匠。”山東科技大學大地之光志愿服務隊成員賈子厚在觀演后深有感觸地說。
去年5月,山東省科協與山東廣播電視臺聯合策劃推出《創新故事說》融媒體專欄,以青年科技工作者作為“UP主”講述創新故事的形式,讓科技人物的宣傳更具故事性、科普性和親和力。欄目開播以來,點擊量突破1000萬人次。
山東省科協還精心策劃開設“逐浪而行·勇立潮頭科研后浪”、齊魯科研潮頭的“后浪”等系列主題宣傳欄目,通過深度報道、微視頻、故事講述等多種形式,深入挖掘奮戰在科研一線的青年科技人才的創新故事,生動呈現當今山東青年人才踔厲奮發、篤行不怠的青春風采。
一場場活動,一次次宣導,愛國、創新、求實、奉獻、協同、育人的科學家精神在齊魯大地蔚然成風。
在水產養殖行業的快速發展中,良種的培育與應用扮演著至關重要的角色。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副研究員邢麗麗,作為2024年山東省青年科技人才托舉工程的入選者,正致力于此領域的深耕細作。
山東省青年科技人才托舉工程的入選者代表邢麗麗
“入選推舉工程,讓我獲得更多更好的研究平臺和資源支持,對于未來發展非常重要。”邢麗麗表示,在托舉工程支持下,她取得了重要研究成果,率先創建了刺參基因編輯育種技術體系,實現了棘皮動物順式調控元件高效編輯。
破除“給帽子、授榮譽”,堅持“雪中送炭”“選苗、育苗”,完善青年人才發現、選拔、培養模式,以“破格”的勇氣,為青年科技人才鋪設成長“快車道”。
2024年,在財政項目經費壓縮的情況下,山東省科協積極爭取支持,將托舉工程每批次支持資金由100萬躍升至500萬元,同時,遴選部分省級學會和市科協作為共同組織實施單位,籌集社會資金170萬元,共同參與托舉工作,遴選支持人數達到134人,實現較大突破。
除了注重選育“好苗子”,山東省科協還注重配備“好園丁”,做好幫帶提升。
2024年11月,山東省科協邀請22名兩院院士,成立了山東省青年科學家院士導師團,通過院士集中輔導、“面對面”交流、項目合作等形式與青年科學家進行結對培養,幫助他們拓寬視野、把握前沿,提高科技創新能力。
山東省青年科學家院士導師團成立
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獲得者,中國科學院院士、山東省青年科學家院士導師團成員薛其坤寄語青年人才:“希望新一代青年科技工作者以一往無前的奮斗姿態、敢闖敢試的創新精神、勇毅篤行的實干品格,努力打造具有山東特色的新時代青年科技人才集聚高地,為山東高質量發展貢獻力量。”
值得一提的是,為聚焦解決青年人才成長面臨的共性問題,山東省科協還精心組織了“秒聚青科·人才成長青年科學家論壇”“成長講壇”等活動,引導青年科技人才潛心科研、勇于創新。
培厚人才“好土壤”,營造良好創新環境。山東省科協聯合省委組織部、省人社廳連續開展12屆“山東省青年科技獎”評選表彰活動,累計表彰青年人才698名,其中4人成長為兩院院士;支持10家省級學會設立面向青年人才的獎項,激發青年人才的創新創造活力;連續舉辦十六屆“山東省大學生科技節”,賽事活動擴展至64項,吸引了180余萬省內外高校師生參與,為青年科技人才的成長搭建了廣闊的舞臺。
2024年11月,第二屆青年科學家創新發展大會在濟南開幕,傳承、合作、成長成為大會的高頻詞。
當天的會議,青年科技人才是主角。從成長講壇的設立,到青年科技人才國情研修,再到促進女性科技人才成長和加強海外科技人才集聚等專題座談會,議程設置始終圍繞青年科技人才進行。
在各分會場活動上,青年專家們更成為“香餑餑”。“我們都是帶著需求而來,希望借此機會和專家們深入交流,為我們的科研創新把脈指導。”多家參會的企業負責人說。
一系列扎實有力的活動,為青年科技人才提供了展示自我、交流思想的平臺,更激發了他們的創新熱情,推動科技成果的轉化與應用。
連續舉辦兩屆“青年科學家創新發展大會”,1600多名青年人才積極參與,發布了80多項科技成果和合作意向,搭建了一個不同年齡階段青年人才相互融通、攜手合作的重要舞臺。
此外,由青年科技人才自主選題并擔任主持人的“山東省青年科學家沙龍”活動已成功舉辦58期,吸引了400余名報告專家與1.6萬余名青年科技人才的熱情參與。在山東省科協牽頭組建的12個智庫決策咨詢核心團隊中,有三分之一的首席專家由青年科技人才擔任。而在11期“海右論道”智庫沙龍中,青年科技人才的參與比例更是超過了50%,形成了一個匯聚創新智慧、激發青年活力的智庫。
不僅如此,山東省科協結合“科創中國”試點城市建設和“省科協助力創新驅動發展工程”等項目實施,發起成立“山東省青年科學家百人團”,組織開展“青年科學家地方行”活動,征集發布青年科技人才可供轉移轉化的科研成果和合作意向320余項,簽署合作協議或意向30多項,累計解決企業技術難題300多項。
海闊憑魚躍,山高任鳥飛。山東省科協著力搭建集聚提升平臺、交流合作平臺、干事創業平臺,正不遺余力地推動各項有利于青年科技人才發展的舉措,為青年科技人才提供廣闊的發展空間和無限的可能。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