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央視新聞
2025-03-31 16:07:03
農歷三月初三
是中國傳統節日“上巳節”
每當這一天
古人踏歌出行 逐光沐風
▲留園 春景
在這個美好而詩意的節日
讓我們前往春和景明的蘇州
去看“園中有朵 石做的云”
▲獅子林 水假山
石為園之主
無園不石 無石不園
文震亨在《長物志》中寫道
“石令人古 水令人遠”
所以建造古典園林時追求
“一峰則太華千尋”
▲獅子林
石不能言卻最可人
“賞石”不僅入眼 更入心
白居易《太湖石記》贊曰
“三山五岳、百洞千壑,
覼縷簇縮,盡在其中。
百仞一拳,千里一瞬,坐而得之。”
▲瑞云峰
北宋書法家米芾愛石成癖
提出“瘦 漏 皺 透”
作為相石之法
還留下“米芾拜石”的典故
▲《拜石圖》明 施余澤
石從云根生
太湖石自湖底升騰而起
定格在空中
成為一種獨特的“地上云”
玲瓏嵌空 風霜磨礪
▲留園 冠云峰
“云根巧奪太湖勢”
石與云的相通
不僅在于千奇百怪的形態
更是滄海桑田也不能移的內核
▲獅子林 水假山
園中石的“七十二變”
古典園林中的賞石思路
參考石頭本身的姿態
以及石頭與園林空間的關系
1
以象形品賞單石
如欣賞留園冠云峰
看其兼具“瘦 漏 皺 透”之美
十面不同貌
▲留園 冠云峰2
以動勢想象石峰
吳冠中在《審美力》中
描述獅子林假山石
“是獅、是虎、是熊、是豹,
或是人,又什么也不是。”
峰石的動勢欲出
往往能帶給人無盡聯想
▲獅子林 峰石
▲獅子林 峰石3
以身游賞山石空間
象形和動勢都是觀看
通過掇山置石營造三維實體
假山空間還適合行游其中
“五復五反看不足 九上九下游未全”
▲獅子林 旱假山4
以心感受山林意境
“造園者未見此山 正如學詩者不知李杜”
▲環秀山莊大假山 正面
環秀山莊大假山所代表的
不僅是古代疊山的最高技藝
更是內外空間宛若山林的意境
山勢積蓄奔騰 收放自如
▲環秀山莊大假山 內部深谷
當我們在園林曲折的巷徑中穿行
觀石涉水 賞花扶風
感受到某一刻的放松
這便是古典園林
贈給現代生活的詩意治愈
去游園吧!
深呼吸~
感受“園日涉以成趣”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