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免费AV片在线无码免费看,精品久久久无码中文字幕,免费A级毛片在线播放不收费

全部

【糧食大事】糧食節約要緊盯不放

來源:經濟日報

作者:

2024-11-28 15:01:11

節約糧食和反食品浪費是保障糧食安全的重要途徑。在實施糧食節約行動的基礎上,我國再次實施糧食節約和反食品浪費行動,一個行動接著一個行動,向一個明確的目標邁進,最終會產生持續有力的效果。

古人云:蓋聞治國之道,富民為始;富民之要,在于節約。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近日發布《糧食節約和反食品浪費行動方案》,強調加快形成切實管用的糧食和食物節約長效機制,加力解決糧食損失和食品浪費問題。在實施糧食節約行動基礎上,我國再次實施糧食節約和反食品浪費行動,一個行動接著一個行動,向一個明確的目標邁進,最終會產生持續有力的效果。

節約糧食和反食品浪費是保障糧食安全的重要途徑。今年我國糧食產量有望首次突破1.4萬億斤,創歷史新高,多元化食物供給體系逐步建立,老百姓餐桌上的食物更加豐富多樣,為保障糧食數量安全、質量安全、營養安全奠定堅實基礎。在糧食產量不斷攀升的同時,糧食和食物浪費問題依然比較嚴重。糧食產量增加離不開大量消耗耕地和水資源、化肥、農藥等。在糧食增產受到資源和環境雙重約束背景下,糧食節約和反食品浪費等同于綠色增產、耕種“無形良田”,可以節地節水、節肥節藥,還能保護生態、減排降碳,實現農業綠色可持續發展。

勤儉節約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我國歷來高度重視糧食節約。黨的十八大以來,把節糧減損上升為保障糧食安全的重大制度安排。2021年實施糧食節約行動以來,糧食全產業鏈各個環節節約減損成效明顯。例如,小麥機收減損控制在2%以內;近10年來農戶儲糧損失率下降5個百分點左右;國有糧庫糧食儲藏周期內綜合損失率控制在1%以內;在大米加工中應用柔性碾米設備,可將出米率提高5個至8個百分點。在餐飲業和機關食堂、學校食堂和企業食堂等場所,“光盤行動”基本成為習慣,剩菜剩飯打包現象比較普遍。但也要看到,糧食“跑冒滴漏”仍比較嚴重,食品浪費驚人。杜絕糧食和食品浪費,不是一朝一夕之事,要有打持久戰的準備,堅持久久為功、常抓不懈、緊盯不放,聚焦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切實降低糧食和食品損耗浪費。

推進糧食節約減損行動,將糧食生產、儲存、運輸、加工損失率控制在國際平均水平以下。糧食生產、經營和管理方式粗放是導致糧食損失損耗嚴重的重要原因。應加快構建現代糧食產業體系、經營體系和生產體系,充分應用現代科學技術和機械裝備,強化標準引領,實行糧食全產業鏈精細化管理,減少糧食損失浪費。面對糧食經營中存在的市場配置效率低、糧食損耗嚴重等問題,應創新經營模式,推廣訂單農業,發展電商,有效促進糧食產銷對接。

實施全民節糧意識提升行動,在全社會形成“厲行節約、反對浪費”的社會風氣。當下,部分消費者受教育水平低、消費主義思潮、政策引導不足等各種因素影響,認識不到浪費糧食的危害性,在日常生活中節約意識不強。應從家庭和個人抓起,從學生抓起,減少家庭和個人食品浪費,培養學生形成勤儉節約、珍惜糧食的習慣,提倡家庭愛糧節糧,弘揚勤儉節約良好家風。

實施餐飲行業反浪費行動和食堂反浪費行動,有效遏制餐飲浪費。餐飲行業、機關單位食堂、學校食堂和企業食堂是食品浪費的主要場所,也是反食品浪費的主戰場。餐飲行業應強化行業自律,引導消費者按需點餐,有關部門應加大監管力度,加大對餐飲行業食品浪費違法違規行為的懲治力度。機關食堂、學校食堂和企業食堂應按需供餐,通過采取小份菜、半份菜、套餐、自助餐等方式,減少餐飲浪費。

糧食和食品浪費一直存在,厲行節約、反對浪費始終在路上。打持久戰,不應忽略運動戰。應靈活運用運動戰和持久戰相結合的策略,通過政策引導、宣傳教育、執法檢查等手段,迅速掀起糧食節約和反食品浪費運動,提高全社會關注度,更要在行動中不斷總結經驗和教訓,健全糧食和食物節約長效機制,通過持續努力和全民參與,讓節約糧食、反對浪費在全社會蔚然成風。 (作者:劉慧 來源:經濟日報)

(責任編輯:符仲明)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

漳州核電1號機組并網成功開始向電網送電

??新華社福州11月28日電11月28日上午,我國具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的第三代核電技術——“華龍一號”漳州核電項目1號機組首次并網成功,開...[詳細]
新華網 2024-11-28
科幻場景照進現實 未來產業發力鏈博會

科幻場景照進現實 未來產業發力鏈博會

人工智能、腦機接口、虛擬現實等前沿技術應用備受青睞科幻場景照進現實未來產業發力鏈博會本報北京11月27日電“炫酷”“很帥”……今天,記...[詳細]
中國新聞網客戶端 2024-11-28
版權所有: 齊魯網 All Rights Reserved
魯ICP備09062847號-1 網上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1503009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7120170002
通訊地址:山東省濟南市經十路18567號  郵編:250062
技術支持:山東廣電信通網絡運營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