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新華網
2021-09-06 23:28:09
原標題:公民與社會發展科在香港高一年級全面推行
來源:新華網
新華社香港9月6日電 本學年開始推行的“公民與社會發展科”(簡稱“公民科”)6日在香港高一年級全面鋪開。課程以香港問題的由來作為開首,讓學生了解香港自古以來就是中國領土這一實事,著重培養學生正確價值觀、積極態度和國民身份認同。
2020年11月,香港特區政府教育局宣布,特區政府決定根據通識教育科課程宗旨和目標,精簡課程內容,鞏固知識基礎,優化教材和考試安排,并冠以新的科目名稱。今年4月,教育局公布高中4個核心科目的優化內容,其中通識科改名為公民科。
公民科課程由“‘一國兩制’下的香港”“改革開放以來的國家”和“互聯相依的當代世界”3個主題組成,讓學生通過學習香港、國家和當代世界的議題,建立堅實和廣闊的知識基礎,培養慎思明辨、理性分析和解難的能力,并認同國民身份和發展國際視野。
任教通識科約十年的漢華中學老師黎國詔表示,公民科課程內容比較集中,并且更深入討論國家發展的步伐,帶給學生積極正面的信息。教育局早前已將相關教材上載到互聯網,供老師采用。
香港回歸祖國前,通識教育只是選修課,2009年開始列入必修課,2012年開始列入香港高考必考科目。然而自推行以來,其課程內容、評核方式及存廢等問題一直備受質疑。例如一些學校的通識教材會出現攻擊“一國兩制”、美化非法“占中”、激化香港與內地矛盾等內容。
香港教聯會副主席、將軍澳香島中學校長鄧飛認為,公民科的設計對癥下藥,一方面強調要培養學生的國民意識,另一方面對港情國情世情都做了全面、客觀、專業的知識界定和教學設計。這是對通識教育科的糾偏課程。
特區政府教育局局長楊潤雄表示,課程發展是一個持續改進與優化的過程,希望大家支持公民科順利推行,共同培育學生成為與時俱進,具備國家觀念、香港情懷和國際視野的新一代,為國家和香港作貢獻。
據介紹,公民科維持必修必考,但不設獨立專題探究,并將為學生提供前往內地學習機會。
漢華中學高中生陳健諾說,他希望通過公民科學到更多關于香港社會的運作,以及內地與香港之間的關系,尤其是國家政策給香港帶來的機遇等,相信這將有助于他們將來的發展。
公民科于本學年在高一開始推行,并將逐步取代通識科。本屆高二和高三的學生繼續修讀原來的通識科,直至高中畢業。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